-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
B.遂散六国之从 遂:于是 |
C.此非所以跨海内 所以:表凭借,用来 |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
米元章有洁疾,盥手以银为斗,置长柄,俾奴仆执以泻水于手,呼为水斗。已而两手相拍而干,不用巾拭。有客造元章者,去必濯其坐榻。巾帽亦时时洗涤。又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必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
周仁熟与米芾交契。一日,芾言:“得一砚, 非世间物,殆天地秘藏,待我识之。”答曰:“公虽名博识, 所得之物,真赝各半,特善夸耳。”芾方发笥检取,周亦随起,索巾涤手者再,若欲敬观状。芾喜出砚,周称赏不已,且云:“诚为尤物, 未知发墨何如?”命取水。未至,亟以唾点磨墨。芾变色曰:“一何先恭后倨? 砚污矣,不可用!”周遂取归。
芾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年!”周殿撰谓芾善夸,诚不谬也。周非欲砚,特以米好洁,聊资嬉笑耳。周后复以砚归米,米竟不取。
[注]米芾,字元章,北宋书画家。周仁熟,官至宋代集贤殿修撰,谓“殿撰”,【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俾
造
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 照耀皇宋万年!”周殿撰谓芾善夸,诚不谬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 众多人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不及 |
C.士大夫之族 类 |
D.君子不齿 不屑一提 |
例句: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A.而耻学于师 |
B.择师而教之 |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则群聚而笑之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断句应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不从师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 |
C.“小学而大遗” 一句中的“小学”指的是句读之学,“大” 指的是道。 |
D.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得出“君子”智力低下的结论。 |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舞幽壑之潜蛟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④/②③/⑤⑥ |
C.①④/②⑥/③/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A.园日涉以成趣 |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D.水击三千里 |
A.终期于尽(至、及) 冯虚御风(乘) |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
C.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不能极夫游之乐(尽情享受) |
D.倚歌而和之(循,依) 则或咎其欲出着(责怪) |
(1)名词作动词
①无以,则王乎 __________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__________
③权,然后知轻重 __________ ④是罔民也 __________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_________ 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__________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①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__________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
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__________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__________
⑤轻暖不足于体与 __________ 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__________
(4)使动用法
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__________ ②欲辟土地,朝秦楚 __________
(5)意动用法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