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 |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
C.二州牧伯 伯:长。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小,不重要。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
C.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
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
A.①使毕使于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B.①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以其无礼于晋 |
C.①愿举国为内臣 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
D.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
B.文中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
A.愿为诸君快战 大快人心 |
B.如土委地 委曲求全 |
C.戍卒叫,函谷举 举一反三 |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步自封 |
A.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B.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C.①因其固然 ②腹犹果然 |
D.①此天之亡我 ②亡其两骑耳 |
A.①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B.①未云何龙 ②良庖岁更刀 |
C.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朝歌夜弦 |
D.①德合一君 ②此天之亡我 |
①则不快吾意 ②亦足以王也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不冠不袜 ⑤良庖岁更刀 ⑥余既耸然异之 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歌数阕 ⑩见方山子从两骑 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⑫项王军壁垓下 ⑬朝歌夜弦
A.①⑩⑪//②④⑨⑫⑬//③⑥//⑤⑦⑧ | B.①⑩//②④⑨⑪⑫⑬//③⑥//⑤⑦⑧ |
C.①⑩⑪//②④⑦⑨⑫⑬//③⑥//⑤⑧ | D.①⑩//②④⑦⑨⑪⑫⑬//③⑥//⑤⑧ |
A.①地方千里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为之踌躇满志 |
B.①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②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③依乎天理 |
C.①左右皆泣 ②齐楚之精英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
D.①期山东为三处 ②韩魏之经营 ③汉军皆披靡 |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毁淫祠数百区 淫:奢侈 |
B.日夜部勒 勒:部署 |
C.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
D.贷而流之 贷:宽恕 |
A.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
B.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
C.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
D.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
A.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是梵语的音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 |
B.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后泛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巫师。 |
C.视事:指官吏初到任,也可以指官吏到职办公。与它意思相同的还有“下车”。 |
D.乘传:乘坐驿车,指奉命出使。传,传达命令的马车,也可指官府载人的车。 |
A.陈公弼宽严有度,不计前嫌。官吏曾腆借诉讼案件收取贿赂,还更改陈公弼的判决。罪行被发现后,他愿意改过自新。陈公弼告诫并宽赦了他。 |
B.陈公弼治乱有方,声威赫赫。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终于保得地方安宁。 |
C.陈公弼明察秋毫,力排众议。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将其免职。陈公弼认为他无罪,王正民后被朝廷派到鄂州。 |
D.陈公弼执法严明,为民除害。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
(1)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2)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砉然向然,奏刀马砉 然 ②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
B.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C.①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②官知止而神欲行 |
D.①往往阳狂垢污 ②善刀而藏之 |
A.①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②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经过 |
B.①亡其两骑耳 亡:死亡 ②不霁何虹 霁:天晴 |
C.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假使,如果 ②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
D.①而望幸焉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②如土委地 委:卸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