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
C.数罟不如洿池(细密的渔网) 鸡豚狗彘之畜(畜生)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
①此其志不在小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安与项伯有故 ⑧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⑩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⑦/②/③⑧/④⑤/⑥⑩/⑨ | B.①/②⑦/③⑧/④⑤/⑥⑩/⑨ |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 D.①⑦/②/③⑧/④⑥/⑤⑩/⑨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
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河道总督陈恪勤公传
袁枚
公姓陈,名鹏年,字沧洲,长沙湘潭人。生时太夫人梦大鸟挟一青衣童子来,故命之曰鹏。以康熙辛未进士知衢州府西安县,有善政。大学士张鹏翮荐之,移知山阳,迁知海州,再迁知江宁府。
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讣。公颁《士丧礼》禁之。恶捕诬良事发,赦后,公仍置之法。康熙三十九年圣祖南巡,总督阿山借供张名欲加税,公不可,乃以他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命入武英殿修书。起知苏州府。苏大疫,公所至疫断,民书公名镇于门。过维亭镇,见水浮沤,心动,遣探得尸。鞫之其邻,乃某村妇手绞其夫也。奉旨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
学士沈涵密荐公,圣祖还其奏。逾年,召公见,曰:“沈涵荐汝,朕疑之。今知非汝所听请,故用汝为霸昌道,可乘传奏事。”故事:督学使者归,输金修城。沈修昌州城,有冠花翎者数人,称某王遣来索金,势甚张。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而阴伏健步缚置狱中。马驰奏。适某王入觐,上示以公奏。曰:“无之。”上曰:“然则可听陈鹏年处分。”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
六十年,大学士张鹏翮视黄河,奏公协办。公请于广武山下开引河,使溜南趋。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寻署总河,兼署总漕。漕舟阻风,旗丁粮尽,公先给河库银六万而后奏,圣祖嘉之,以为得大臣任事体。世宗即位,授河道总督。未一年,薨。上深惜之,赐谥恪勤,予祭葬。
公于故人子弟,孤寒后进,汲引如不及。入狱,逌然自忆未了事,曰:“杜茶村未葬,某僧求书未与,布衣王安节缺为面别。”从容料量。游焦山,遣人泅水取《瘗鹤铭》,为亭护之。其标寄如此。所著诗文若干卷。
(选自《小仓山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讣 讣:报丧 | B.起知苏州府 起:(被)起用 |
C.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 延:邀请 | D.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 杀:疏通 |
A.某恶捕诬告良民的事情败露,即使恶捕被朝廷赦免,但陈恪勤依然没有放过他,而是依法加以处置。 |
B.陈恪勤经过维亭镇时,发现水中的泡沫后心中起疑,后找到一具尸体,从中侦破了一起谋杀亲夫案。 |
C.陈恪勤在霸昌道任上时,有人自称王爷的手下来索取金银,陈公查明真相后上奏朝廷,将罪犯绳之以法。 |
D.陈恪勤对待朋友的后代,贫寒人家的子弟,都竭力加以提拔推荐;在狱中从容处理未了结的心事。 |
(1)奉旨摄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
(2)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
【小题4】请根据第三、四、五段概括陈公为官的特点。
①与郑人盟 ②太子迟之 ③函封之 ④其人居远未来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夜缒而出 ⑧秦军氾南
A.①⑧ \②\③⑤⑦\④\⑥ | B.①⑧\②④⑤\③⑦\⑥ |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 D.①⑧\②\③⑤\④\⑥\⑦ |
A.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拜会,前往) 旦暮渡易水(早晚) |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人不敢与忤视(逆、迎着目光看) 以试人,血濡缕(浸渍) |
C.持千金之资币物(货币) 荆轲废(倒下) 有以报太子(有用来……的办法) |
D.比诸侯之列(并、列)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既祖,取道(临时祭路神) |
A.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对待) ②何厌之有(满足) |
B.①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购买) |
C.①旦日飨士卒(用酒肉招待) ②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
D.①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