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
B.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C.明日,武王有瘳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
D.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
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 摄:捉拿 |
B.一讯具伏 伏:趴下 |
C.帝为寝其命 寝:废置 |
D.贤士多谢去 谢:辞职 |
A.杨绘少时读书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洲,进士考试考了第一等,为官后办事能力极强。 |
B.杨绘认为曾公亮请求让曾巩做史官,是为了报答越地为官时曾易占包庇自己的私情。 |
C.因为杨绘的争辩,皇帝搁置了那份任命,也解除了杨绘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了信任。 |
D.杨绘上书陈说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坚持自己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
(1)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2)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
【小题4】请结合全文概括杨绘的形象特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
B.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繁盛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夫人之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与……交好
④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复:返回,还
⑤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感谢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⑦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极点
⑧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弟:但,只管
A.①③⑤⑦ | B.②③⑤⑥ | C.①②⑥⑧ | D.④⑥⑦⑧ |
例句: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B.烛之武退秦师 |
C.沛公欲王关中 | D.范增数目项王 |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
B.尽失其度(法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因人之力而敝之(蒙蔽) |
D.进兵北略地(攻取掠取) 荆轲取图奉之(捧着)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沛公居山东时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D.恐惧不敢自陈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
A.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
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随随便便。 |
A.轲自知事不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B.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 |
C.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素善留侯张良 |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能得樊将军首 |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①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通“藉”,凭借。 |
B.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 苟:如果。 |
C.民不胜其苦 胜:完,尽。 |
D.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劳烦。 |
A.①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②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
B.①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②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
C.①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②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
D.①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②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
A.彻里应对详雅,深得世祖喜爱。彻里进言请求给予东北边疆的百姓救济,世祖听从了。彻里制止了江南行省出售学田的做法,这一意见得也到了世祖的称赞与肯定。 |
B.彻里家住徐州,由母亲教导读书。其曾祖父跟随太祖平定天下,立有军功。 |
C.彻里向世祖陈述了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的罪状,言辞激烈。世祖听闻后大怒,认为桑哥丧失礼节规矩,命彻里彻查此案,并到江南清查桑哥的姻党,此举大快人心。 |
D.彻里担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时,率兵征讨欧狗等盗贼,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并善待投降之人,最终平定了汀、漳地区。 |
(1)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2)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