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问:“何以知之?”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D.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选出加线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相如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玉门关
B.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指鼓起翅膀
B.而后乃今将图  南:南方
C.众人之,不亦悲乎 匹:匹配
D.若夫天地之正  乘:趁着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小题5】“社稷臣”,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文末李迪为什么被称为“社稷臣”,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翼垂天之云 ②其自视也,亦此矣
B.①奚以知其也 ②而宋荣子犹笑之
C.①五百岁为春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
D.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则负大舟也无力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兵与备并力操(《赤壁之战》) 逆:迎战
B.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数:细密
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知:掌管
D.宗庙之事,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四子侍坐》) 如:如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论衡·程材》 少:轻视,贬低
B.而蔺相如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徒然,白白地
C.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史记·孝文本纪》)    右:尊重,重视
D.公子闻之,往,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   请:拜访,问候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燕王,吾立。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休于树/ 假舟楫,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皮之不存,毛将附?
D.曰:“以战?”/    水澹澹,山岛竦峙。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