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怒而滥刑   不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C.恩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
D.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于王之市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
B.公为我献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此计者    何辞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足以视听之娱  ②方其破荆州,江陵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也  ④彭殇为妄作
⑤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⑥火尚足以也  ⑦越国以远  ⑧其进愈难,而其愈奇
⑨旦日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⑩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⑤/③⑥/④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⑤/④⑦/⑥/⑧⑩/⑨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⑩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劳苦功高如此
B.不知老将至   后览者     夫人相与
C.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孰能讥之乎  吾还也
D.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无礼于晋 拥火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一世之雄也(本来) ②则或其欲出者(责怪) ③有而欲出者(怠慢)
④而莫消长也(最终) ⑤或寄所托(因此) 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察) ⑦一苇之所如(任)   ⑧持千金之资物(钱币) ⑨正襟坐而问客曰(高高地)
A.③⑤⑥⑧B.①③④⑦C.②③⑤⑨D.③④⑦⑨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吾属皆且为所虏
A.何为其然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B.此余之所得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C.而今安在哉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