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
D.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B.旦日飨士卒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
C.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
B.②④⑤⑦⑩ |
C.②④⑥⑧⑩ |
D.①③⑤⑧⑨ |
下列各项中,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④马之千里者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不拘于时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⑨何陋之有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④马之千里者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不拘于时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⑨何陋之有
A.①③⑦/②⑧/④/⑤⑥/⑨ | B.①③/②⑧/④⑥/⑦/⑤⑨ |
C.①③/②⑧/④⑤⑥/⑦⑨ | D.①③⑦/②⑧/④⑤⑥/⑨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前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之论。 |
B.六艺既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同时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
C.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即南宋前期的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其中杨、陆的声名尤著。 |
D.《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未见其明也
例句:吾未见其明也
A.用心一也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结构后置) |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
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
C.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