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夫子喟然叹曰
D.悦亲戚之情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28 07:4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有年累疏称疾乞罢。帝慰留,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膴仕(注),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幕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有删改)

(注)膴仕:高官厚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希忠无勋,岂当滥宠     伐:夸耀
B.左侍郎刘光济部事 署:代理
C.有年诏旨请 引:援引
D.帝慰留,食物、羊酒 赉:赏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有年遵从法令,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上,他不屈从张居正的意见,依据法令规定,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官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有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陈有年却无住所安置妻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去:离开
B.然不能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
C.见白书,乃钻火之   烛:点燃
D.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素悍勇轻齐 劳苦功高如此B.遂成竖子名 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C.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 孰能讥之乎D.孙膑此名显天下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②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