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普希金的诗歌《风暴》,完成后面两题。

风暴

你看见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吗?

穿着白色的衣裳,高临在波涛之上,

就是当大海在风暴的烟雾中喧腾,

和海岸在嬉戏,

就是当雷电的金光

时时刻刻用赤红的光芒照亮了她,

而风在打击和吹拂

她飘荡着的轻纱的时光?

在风暴的烟雾中的大海,

在闪光中失掉蔚蓝的天空,都是美丽的;

但是相信我吧:就是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

她比波浪、天空和风暴,还更漂亮。

(选自《普希金诗选》,戈宝权 译)

相关链接: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对当时的革命者产生过巨大影响。

25.“风暴”和“少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寓意?
26.普希金为什么说“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比波浪、天空和风暴,还更漂亮”?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

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7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5岁。

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皮底下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90多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象卢汾的童年生活一一假如他曾有过的话一一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我忘记了吸烟,惊骇地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

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你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在那一刹那问,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告诉我,姑娘……把有关卢汾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卢汾照管赫提婶婶的玫瑰花。赫提婶婶只爱她的玫瑰,哈里叔叔只爱她的书本,只有卢汾疼爱我。放学归来时,我总能在他的园子里见到他,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提问,他还送给我一件礼物。”

“孩子,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啊?”我轻声问道,生怕我的问话会中断她的叙述。

“您看。”她说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拿出了一块纯金的小匾,上面精致地雕刻着中文。

“你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吗?”我严肃地问道。

“知道,”她说,“黄金酬商贾,金果报人生。”

她眼里饱噙着泪水。

“我不知道可怜的卢汾是否真的找到了金果,所以我从赫提婶婶的花园里给他带来了这些金色的花儿。”她这样结束了她的叙述。

“我的孩子,”我说,“他确实找到了金果,卢汾在他临终之前找到了金果。”

我激动地握着她的小手,领着她走出了教堂的墓地。

【小题1】本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小题2】“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我”这个人?
【小题3】“金果”在文中指什么?作者以“金果”为题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那时读得实在疲倦了,特别想睡。但我已从母亲那儿得到许可,可以睡得很晚,等她回来。我既有这种优待,宁愿困死也不去睡。我当时已经非常困,只觉得佩葛蒂变得越来越大。”这里写大卫瞌睡的感觉,生动可感。
B.佩葛蒂先生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莉和海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C.“因为她很胖,当她穿好衣服以后,不论何时稍微用力。她背上的扣子就绷掉好几个。我记得当她抱我时,两粒扣子飞到客厅的另一头去了。”这段扣子的细节是描写女仆佩葛蒂的。
D.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希普家里,与他的女儿阿格妮丝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筒答题。(100字左右)
爱斯梅拉达失踪后,伽西莫多跟克洛德爬上了钟塔,请概述接下来钟塔上发生的事。
当前题号:4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警察和赞美诗》节选,完成后面各题。(6分)
最后,苏比来到了通往东区的一条街上,这儿的灯光暗淡,嘈杂声也若有若无。他顺着街道向麦迪逊广场走去,即使他的家仅仅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但回家的本能还是把他带到了那儿。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转角处,苏比停住了。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样子古雅,显得零乱,是带山墙的建筑。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的玻璃窗映射出来,毫无疑问,是风琴师在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悦耳的乐声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粘在了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月亮挂在高高的夜空,光辉、静穆;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屋檐下的燕雀在睡梦中几声啁啾——这会儿有如乡村中教堂墓地的气氛。风琴师弹奏的赞美诗拨动了伏在铁栏杆上的苏比的心弦,因为当他生活中拥有母爱、玫瑰、抱负、朋友以及纯洁无邪的思想和洁白的衣领时,他是非常熟悉赞美诗的。
 苏比的敏感心情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猛然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他立刻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这一切构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顷刻间,这种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动万分。一股迅急而强烈的冲动鼓舞着他去迎战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度驾驭自己的恶魔。时间尚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再现当年的雄心壮志,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管风琴的庄重而甜美音调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引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去繁华的商业区找事干。有个皮货进口商一度让他当司机,明天找到他,接下这份差事。他愿意做个煊赫一时的人物。他要……
苏比感到有只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来,只见一位警察的宽脸盘。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警察问道。
 “没干什么,”苏比说。
 “那就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莱克韦尔岛,三个月。”
【小题1】这段文字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2】当苏比决心重新做人时,按常理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作品却安排苏比被判入狱。这样的结局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认识。(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唐吉诃德》是一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世界级经典小说。小说主人公唐吉诃德为了实现自己行侠仗义的梦想,骑着瘦马;选了个村姑做意中人并把她想象成“美貌绝伦的公主”;劝说一个农夫做自己的随从并许以“海岛总督”之职;主仆二人演出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匪夷所思的闹剧;唐吉诃德在公爵府成了笑柄。鲁迅先生也说过,“唐吉诃德的立志打抱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错误是在他的打法”。也有人说:“正因为喜剧和悲剧、滑稽和崇高、可笑和可爱存在同一人物身上,唐吉诃德所引发的笑就成为一种‘含泪的笑’。”(6分)(不超过200字)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你如何理解“含泪的笑”?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A)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级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抽泣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B)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节)
【小题1】(A)段写少年保尔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结合(B)段中的“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这句话,联系小说的情节,试分析保尔如何从一个无知少年成为一个出色而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
【小题2】小说或用内心独白、或用环境衬托来刻画人物,试从(A)(B)两段中任选一段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点评。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一一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小题1】本文把人比喻成“苇草”,赋予了丰厚的内涵。你如何理解“苇草”一词?
【小题2】应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请说说《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提示:在作品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小题1】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小题2】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突出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