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①,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②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③,罪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④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chōu)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⑤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wēi)移⑥,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大猪)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玉器上隆起的雕纹)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
(选自《列子·黄帝》有删节)
(注)①壶丘子,名林。战国郑人,列子之师。②湿灰:被水浸湿的灰不能复燃,喻壶子不能复生。③地文:土地的纹理,亦即土地的外貌。④德几:指生机。⑤杜权:在生气的闭塞不通之中开始有了转机。⑥猗移:委曲顺从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 信:同“伸”,表白。 |
B.吾见怪焉 怪:指神色异常。 |
C.是殆见吾杜德几也 杜:堵塞。 |
D.食狶如食人 食:吃,吃饭。 |
A.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
B.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
C.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
D.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
A.壶子不相信神巫,而他的学生列子却非常崇拜,为此,壶子决定会会这个神巫。 |
B.第一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而神巫却认为是面如死灰,就以为壶子死期将至。 |
C.第二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所以壶子能起死回生。 |
D.第三次见面壶子显示了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神巫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吓得逃走了。 |
(1)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2)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选项对于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A.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B.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
C.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②。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①军正:军中的执法官。 ②进趋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③摄:夹处,夹迫。 ④刖(yuè):古代刑名,即砍掉双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文言含义。
(1)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适于他国 (______________)
(2)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___________)
(3)往而不穷哉(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2)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