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席上肉虽多,但不要比饭吃得多;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这句话蕴含儒家的什么思想?
【小题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
注①齐:通“斋”,祭祀时的斋戒。②饐而餲:指食物腐败变味。③食气:主食。【小题1】“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席上肉虽多,但不要比饭吃得多;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这句话蕴含儒家的什么思想?
【小题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上文的时候,杨伯峻在“未若贫而乐”后面加上了“道”字,请根据这一补充,翻译“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并结合上下文和孔子思想谈谈这一补充的依据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中“周”和“比”的含义是什么?【小题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根据材料,简述孔子治学的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小题1】“罔”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殆”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小题2】根据材料,简述孔子治学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一中的“文德”主要指孔子倡导的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及措施。
(1)为政主张:_________
(2)为政措施:_______
材料一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
《论语·为政》
(注)①偃:倒下。【小题1】材料一中的“文德”主要指孔子倡导的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及措施。
(1)为政主张:_________
(2)为政措施:_______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
B.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达到音调的和谐之美。 |
C.作为儒家思想经典的《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统率其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仁”。 |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它完全按照作者的亲身经历而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
下列成语或寓言故事出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见危授命、割鸡焉用牛刀、任重道远、欲速则不达、越俎代庖都出自《论语》。 |
B.以五十步笑百步、攘鸡、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自暴自弃都出自《孟子》。 |
C.大相径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坎井之蛙都出自《庄子》。 |
D.守株待兔、郢书燕说、郑人买履、卫人嫁女、智子疑邻都出自《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