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示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当前题号:1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
②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
③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
④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
⑤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
⑥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
A.①③⑤②④⑥B.②④③①⑥⑤C.②⑤①③⑥④D.④②③⑤①⑥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当前题号: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 ________ 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房和山影,
⑥梅河两岸的楼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③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固山有多景楼,多景二字已经道出了景物之胜。          
①山既名北固,点缀景物亦从其雄健处着眼,因此遍植松林
②这座山位于金、焦二山之中,突出江口,形势险要
③不登此楼,诚不知此景之妙
④坐楼中可俯视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且有小艇渔舟,在幽篁古木之间时隐时现
⑤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无怪清代词人蒋鹿潭有“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之句
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③①⑤C.④⑤②①③D.③④③②①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把下列句子依序填在后面文段空白处。其中语意贯通、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的永远无法容纳丰富的过程
②有限的目的易使人目光狭小
③但重点在于,过程永远大于目的
④以至丧失了无限丰富的生命的本真状态
⑤只有把生命视作一个过程,我们才可能把人的存在当作一个永恒
⑥忘记过程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循着一种三段论的逻辑模式而奔向一个乏味的主题
人并非不要目的,没有目的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一个目的消失了又一个目的紧随而生,终点便再是新的过程的开始。
A.⑤⑥①②③④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⑤①⑥②④D.①⑤②④③⑥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国庆节,你将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我为祖国献花”活动,请从下面三种花中选一种献给祖国,庆祝祖国70岁生日。你会选哪一种?请阐述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当前题号:8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当前题号:9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