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出现错
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
A.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 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因为是“在1837年想到”, 还未得到各种事实的证实,对于问题的了解显得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 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
B.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 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 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 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
D.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
B.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
C.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渺渺兮予怀 |
D.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的 ( )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乃设九宾礼于廷 (5)是乃仁术也 (6)盖文王拘两演《周易》
(7)惟奕秋之为听 (8)大王见臣列观 (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0)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1)无兄弟之亲 (12)君乃亡赵走燕
(13)诗云:“他人有心,予圣寸度之。”——夫子之谓也。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乃设九宾礼于廷 (5)是乃仁术也 (6)盖文王拘两演《周易》
(7)惟奕秋之为听 (8)大王见臣列观 (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0)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1)无兄弟之亲 (12)君乃亡赵走燕
(13)诗云:“他人有心,予圣寸度之。”——夫子之谓也。
A.(1)(2)/(3)(6)/(4)(8)(11)(12)/(5)(10)/(7)(9)(13) |
B.(1)(7)(11)/(2)(4)(9)/(3)(6)/(5)(8)(10)(12)/(13) |
C.(1)(11)/(2)(4)/(3)(6)(10)/(5)/(7)(9)(13)/(8)(12) |
D.(1)(7)/(2)(4)(9)/(3)(8)(11)/(5)(6)(l0)(12)/(13) |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
【小题2】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3】《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2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
【小题2】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3】《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2分)
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
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惧 |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无乃尔是过与 |
B.文采不表于后世;是以见放 |
C.安能以身之察察;客有吹洞箫者 |
D.《齐谐》者,志怪者也;列坐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