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考虑,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
D.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C.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D.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无法自拔。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今昔对比,更突出眼前的悲凉。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中“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中“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理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请写出两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语意相关。
墙根里的那只蟋蟀,仍然在城市的窗前鸣唱,带着泥土的气息鸣唱,在夜深人静时,唤醒人们沉睡的乡思。
当前题号:7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笑容在人们的脸上跳跃,欢乐的气息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悄悄散发开来。
B.我们需要时不时地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让心灵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建筑独特,那些洋葱头一样的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D.小东江以雾而闻名,江水清澈,云雾缭绕,多么想置身于这精美的山水画中。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C.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D.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通感修辞的一项是(    )
A.太阳渐渐升高,我的忧郁明亮起来,萌生出希望的细枝绿叶。
B.孩子们终于坚强起来,抹去眼泪,背上书包,走出了教室。
C.她那闪烁的笑声,美丽而柔和,婉转而优雅,淡然而恬静。
D.那鲜明的色彩温暖着我们,使我们不再感到孤单和绝望。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