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
B.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
C.鲁侍萍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
D.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
B.传统藏式建筑用的木料多,救火也有一套老办法——如“砍柱子”“掀房顶”等。而为了“掀房顶”不费事,藏式建筑房顶梁和椽子不相互钉死。 |
C.推进通用航空安全发展,应当严格飞行执照发放、严格飞行安全监控;任何空域、任何高度、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任违规违章飞行。 |
D.泰山的色调如油画一样层次分明:春日,山清水绿;夏日,葱郁如盖;秋日,暖色宜人;冬日,静默雪白,四季色彩各异,韵味不同。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
B.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
D.英国政府11日向纽卡斯尔大学颁发了克隆人类胚胎的世界上第一份合法执照,批准这所大学进行以医疗为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 |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序不当,请将其进行调整。
庄子像水一样冷静,像火一样热烈。中国几千年的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庄子像水一样冷静,像火一样热烈。中国几千年的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
B.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多年,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
D.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哈姆莱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代,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 |
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
C.王志泽是北京民办教育2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内涵。 |
D.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无锡秦氏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明代以来,该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深受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 |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
B.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
C.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和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
D.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咽、喉,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 |
B.面对现实,理想何去何从?一个人最近的一步、最真实的行为是否与最远的理想方向一致?人必以其自身的选择做出对世界的回应。 |
C.“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是悬念大师R·L·斯坦的代表作,作品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使阅读宛如乘坐纸上“过山车”,惊险丛生,快乐无限。 |
D.曼德拉,论经历,他不是唯一曾受牢狱之灾的政客;论权力,比他执政国土面积大,比他掌权时间长,比他拥有更绝对权威的人物,更不在少数。 |
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马丁·路德·金
一支带响的飞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个梦想,
催开了1963年自由平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