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Ⅰ、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完成问题。

【小题1】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4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
【小题2】(小题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有关图中山脉表述错误的是()
【小题3】(小题3)下面关于Ⅱ区的北京市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4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⑤⑥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⑥ |
A.山脉B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 |
B.山脉A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山 |
C.长江深切山脉C,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
D.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 |
A.我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北靠阴山 |
B.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
C.长城、故宫、颐和园、秦陵兵马俑等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D.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 |
“橘化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释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着何,水土异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里的“淮”与一列山脉组成的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小题2】下列关于该地理分界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小题3】造成“橘化为枳”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这里的“淮”与一列山脉组成的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 B.天山—淮河一线 |
C.昆仑山—淮河一线 | D.阴山—淮河一线 |
A.是我国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B.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C.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D.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
A.气候差异 | B.地形差异 |
C.人为原因 | D.土壤差异 |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南方地区, B._____________地区,
C._____________地区,D._____________地区。
(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_岭―_________河一线,
(3)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而今年我国持续的干旱则主要发生在图中_________地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发生时是早上7时49分,在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天刚刚亮,很多人在屋里,要么还没起床,要么在吃早饭,这一点非常不利。
(4)地震发生在图中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因而给震后营救及灾区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5)4月14日7时49分许,武汉市的天已大亮,中小学生大多已经上学或在上学的路上,而在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天刚刚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运动)产生的。
(6)你知道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南方地区, B._____________地区,
C._____________地区,D._____________地区。
(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_岭―_________河一线,
(3)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而今年我国持续的干旱则主要发生在图中_________地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发生时是早上7时49分,在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天刚刚亮,很多人在屋里,要么还没起床,要么在吃早饭,这一点非常不利。
(4)地震发生在图中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因而给震后营救及灾区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5)4月14日7时49分许,武汉市的天已大亮,中小学生大多已经上学或在上学的路上,而在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天刚刚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运动)产生的。
(6)你知道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
项目 | B地区 | A地区 |
地形不同 | | 以低山、丘陵为主 |
年降水量 | | 大于800毫米 |
粮食作物 | 以小麦为主 | |
植被类型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
生活习俗 | | 赛龙舟 |
读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的代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四大区域)
A B
C D
(2)①②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与我国冬季 等温线,降水量 等降水量线是一致的。
(3)A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农作物的熟制为 。
(4)C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为 ,该地区的农业形式是以 为主,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5)A、B、C、D四大区域中,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 (代号),铁路e为 ,B区域中的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1)请将图中的代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四大区域)
A B
C D
(2)①②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与我国冬季 等温线,降水量 等降水量线是一致的。
(3)A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农作物的熟制为 。
(4)C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为 ,该地区的农业形式是以 为主,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5)A、B、C、D四大区域中,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 (代号),铁路e为 ,B区域中的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B. B区域平原面积广大,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 ①处为昆仑山脉
D. ④处为云贵高原
【小题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是图中的②处
D. 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小题1】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B. B区域平原面积广大,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 ①处为昆仑山脉
D. ④处为云贵高原
【小题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是图中的②处
D. 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小题2】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 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 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小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小题2】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 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 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俗也有较大的差别。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甲地区和乙地区
B. 甲地区每年都举办那达慕大会
C. 制约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D. 丁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小题2】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乙、丁两地区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水热条件、农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明显不同。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利用歌谣总结该线南北两侧地理事物特点,下面歌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一或二,水稻为重点。
B.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灌溉。
C.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D.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化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小题1】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甲地区和乙地区
B. 甲地区每年都举办那达慕大会
C. 制约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D. 丁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小题2】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乙、丁两地区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水热条件、农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明显不同。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利用歌谣总结该线南北两侧地理事物特点,下面歌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一或二,水稻为重点。
B.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灌溉。
C.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D.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化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小题2】图中山脉南北两侧的温度带分别是()

【小题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A.20°C等温线 | B.8°C等温线 |
C.0°C等温线 | D.-8°C等温线 |
A.中温带暖温带 | B.亚热带暖温带 |
C.亚热带热带 | D.寒温带中温带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西部山脉和东部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的河流是()
【小题2】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小题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小题1】图中西部山脉和东部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的河流是()
A.长江 | B.淮河 | C.黄河 | D.海河 |
A.5°C | B.8°C | C.--4°C | D.16°C |
A.420mm | B.260mm | C.680mm | D.890mm |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秦﹣太原 | B.②﹣鄂﹣武汉 | C.③﹣渝﹣重庆 | D.④﹣宁﹣兰州 |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C.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