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 350 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 有一次,他们要招募 6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 10 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 | 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 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北战争 | B.罗斯福新政 | C.经济大危机 | D.珍珠港事件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下边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波及范围广 | B.持续时间长 | C.股票销售量大 | D.失业人数特别多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如图一组邮票:

材料二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量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1)根据材料一两枚邮票,完成下列表格:
(2)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选择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其结果如何?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概括要简洁,符合人物史实及特点)
(4)材料二中,面对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件?
(5)从以上三个国家摆脱危机的方式看,你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 观察如图一组邮票:

材料二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量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1)根据材料一两枚邮票,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 图1 | 图2 |
姓名 | | |
*** | ||
执政的共同背景 | |
(2)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选择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其结果如何?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概括要简洁,符合人物史实及特点)
(4)材料二中,面对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件?
(5)从以上三个国家摆脱危机的方式看,你有什么启发?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面对此危局,他当选总统后: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等。材料中的危局是
A.英国殖民压迫 | B.南北战争爆发 |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D.日本偷袭珍珠港 |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时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这一“大胆突破”的前提是
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D.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
罗斯福总统为使“幸福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