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如图一组邮票:

材料二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量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1)根据材料一两枚邮票,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图1
图2
姓名
 
 
***
执政的共同背景
 
 
(2)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选择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其结果如何?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概括要简洁,符合人物史实及特点)
(4)材料二中,面对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件?
(5)从以上三个国家摆脱危机的方式看,你有什么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4-03 10:4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改革之迫)

材料一:在1825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 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 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及所 学知识,它的目的是什么?
(改革之新)

材料二: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世界史》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 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材料三:1920 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世界史》

(3)为解决材料三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 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 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