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及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某历史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的内容不包括( )


A.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
B.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C.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
D.亚非拉的奋起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
如图为纳米比亚独立后的首届总统萨姆努乔马。他曾经访华14次,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纳米比亚独立是在


A.1947年 |
B.1949年 |
C.1990年 |
D.1999年 |
某同学同时搜集了关于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四位人物的资料,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
B.两极格局的形成 |
C.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④苏联模式失败。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④苏联模式失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 B.东欧剧变 | C.华约建立 | D.苏联解体 |
“1991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 B.东欧剧变 |
C.南斯拉夫分裂 |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
关于欧盟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逐渐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
B.成员国之间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 |
C.成员国之间有统一的军队 |
D.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生活 |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几经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从整个国际关系看,受损失最大的国家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志这一格局最终形成,使“冷战”达到高潮?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特点?由于“不平衡”,世界局势在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4)在当今世界浪潮中,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从整个国际关系看,受损失最大的国家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志这一格局最终形成,使“冷战”达到高潮?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特点?由于“不平衡”,世界局势在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4)在当今世界浪潮中,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特别集中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