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图中甲、乙线及乙线超过甲线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B.乙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为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D.乙线为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本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它发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3)材料三中“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古文明有哪些共同特点?“殖民扩张”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近代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列表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 ”部分补充完整。
名称
所处时代
标志性发明
交通工具
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机
火车、汽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
   飞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时代

磁悬浮列车等
 
(对比总结)
(2)三次科技革命对图中的一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任选其中一个国家,并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该国所起的作用。(注意:史论结合)
(感悟真谛)
(3)从三次科技发明对世界影响中,我们感悟到
当前题号:3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的应用情况比较表

时间

发明

1712年

纽科门蒸汽机获得发明专利,耗煤量大,实际应用性不强,主要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

1733年

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8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机问世

1779年

骡机问世,集中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1785年

瓦特改进型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在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材料二: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后,使蒸汽机具备煤耗低、效率高、可以连续工作的优点。早期工厂基本上都是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蒸汽机使交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蒸汽机的应用情况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相比有何特点。
(2)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蒸汽机的发明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该机器广泛运用的影响。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当前题号:6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请问这一巨变开始的标志是
A.飞梭的发明B.珍妮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改良D.火车的发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片是直观的历史,能清晰地反映历史的脉络。下面图片和下列哪一重大事件直接相关?(  )
A.新航路开辟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角度一:科技促进工业发展
材料一 大西洋两岸部分国家工业产量比例示意图

——(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1)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何时开始的?据材料一,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先领先和后来居上的国家。
学习角度二:政策影响农业发展
材料二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下教材)

材料四  1927年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苏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盘集体化政策”,开展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分析材料三四请分别对前苏联时期这两种农业政策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角度三: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五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材料六  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3)材料五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发生了怎样重大转变?据材料六分析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他是怎样领导美国走出危机的?
(4)结合上述研究学习,试总结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煤,而且使人类从此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砝码在德国诞生,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

——《大国堀起》解说词

材料三: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摘自网络材料

材料四: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交易股票等等。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哪些?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3)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科技革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说出科技革命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4)从材料四我们知道,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一现象是由于哪一事物的发明和普及?
(5)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