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的开辟
- 文艺复兴运动
- 新航路的开辟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的诞生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 “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 [法]薛纽伯 《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美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 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全球化的起源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有学者把全球化分为六个阶段:
1492—1760年是世界市场形成前的准备阶段。
1760—1870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70—1914年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14—1945年是全球化倒退阶段。
1945—1990年是全球化新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 全球性问题
树立“天人合一”思想,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战栗的深重罪孽,更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魏德胜《从系统观的角度审视全球性问题》
(1)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形成了哪两种观点?你能用哪一历史事件来印证“大多数学者”的观点。(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3)如果说“全球化是中性的”,中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4)材料四中提到“深重罪孽”“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三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以上材料均出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1)材料一中,哪些因素在英国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此前50年”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此后50年”美国又是如何“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的?
(3)请你写出20世纪的一个史例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地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地高人一等;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的人造福所有的人。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国家崛起,走好自己的路”为主题展开论述,形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现;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伏尔泰认为,必须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材料三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后来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起源于哪里?先驱者是谁?这首诗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哪一年什么事?
(4)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1)举一具体史实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地理大发现的重大成果。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贸易被称为什么?它对殖民者有何影响?
(3)拉丁美洲中南部是反抗哪国殖民者的主战场?下图人物所领导的起义有怎样重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古希腊的哲学是以后西方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胎和萌芽, 古希腊的思想遗产构成了近现代西方精神文明成果的核心。…………沸腾的城邦民主生活促使哲学家将探寻的目光从宇宙和自然转向了人类及其社会本身。
(1)请写出材料一涉及的“哲学家”一位及其成就。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起源于哪里?这首诗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文中的伏尔泰是什么运动的代表?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4)材料中的统治阶级是谁?法国人民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A.意大利人迫捧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 B.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到传承 |
C.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 D.商人阶级重视文化的商业价值 |
材料二 《高老头》的主人公出身贫寒,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做了陪嫁,后来却被女儿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高老头》反映了在一切为了金钱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家庭也成为人们相互敲诈和掠夺的场所。
(1)以上两部文学作品分别体现了作者对哪一种社会制度的批判?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优秀文学作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B.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C.世界的商业往来日益密切 | D.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