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科技文体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历史事件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请回答是哪三大行业的改造?至此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图五中的场景,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据图五写出农民经营土地的方式是?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图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历史事件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请回答是哪三大行业的改造?至此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图五中的场景,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据图五写出农民经营土地的方式是?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 

农业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他们是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土地分配的?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1)图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他们是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土地分配的?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内容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该碑文中的“三年以来”的人民英雄是指什么人?
材料一: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 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该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内容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该碑文中的“三年以来”的人民英雄是指什么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的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措施的重点是什么?举出一例这时期的工业成就。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有哪些?(最少2个)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的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56年—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前召开了一次暂代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的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会议上通过的文件。(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措施的重点是什么?举出一例这时期的工业成就。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有哪些?(最少2个)
下列各项中,那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 B.使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C.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说,贺来富家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 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南省鹿邑县的农民贺来富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 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子,全年一家只吃2千克油、3. 5千克盐。……到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必须参战”的理由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说,贺来富家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