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北魏孝文帝将鲜卑贵族改为汉姓的情况

据上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A.加速姓氏改革,便于统治B.方便鲜卑与汉的联系
C.弱化胡汉界限,强化等级D.促进对汉文化的认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9%
6624296
37.1%
 
材料四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丝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方以种桑丝织为生的人增多,丝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他应该用什么字书写呢?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B.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
D.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了麻沸散
D.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史记有五体,相辅又相成。后世虽为变,枝修干未松。千秋参天树,植根太史公。”这首小诗赞颂了一部史学巨著,它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