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图中B处表示人体某处毛细血管网,A、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B表示肌肉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则B血管血液中的氧分子将会与血红蛋白迅速 。
(2)若B表示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则图中 血管内的血液是暗红色的静脉血。
(3)若在进食后一定时间内,A血管的血糖含量高于C血管,而在饥饿状况下,A血管的血糖含量略低于C血管,则B表示人体 部位的毛细血管网。

(1)若B表示肌肉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则B血管血液中的氧分子将会与血红蛋白迅速 。
(2)若B表示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则图中 血管内的血液是暗红色的静脉血。
(3)若在进食后一定时间内,A血管的血糖含量高于C血管,而在饥饿状况下,A血管的血糖含量略低于C血管,则B表示人体 部位的毛细血管网。
2.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以下空格均填化学式):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无色气体是 。
(2)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3)无色溶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有 请写出该溶质和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4)原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有 种。

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以下空格均填化学式):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无色气体是 。
(2)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3)无色溶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有 请写出该溶质和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4)原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有 种。
3.
某白色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物质,取14.6g该固体混合物,全部溶于100克水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入10%的盐酸溶液,产生并收集到CO2气体(假设反应后CO2完全逸出)4.4g,(Na-23 O-16 C-12 H-1 Cl-35.5)

(1)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固体的质量。
(2)根据题意请在下图中画出加入盐酸的质量和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要求在图中横坐标上标出主要的坐标数据)

(1)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固体的质量。
(2)根据题意请在下图中画出加入盐酸的质量和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要求在图中横坐标上标出主要的坐标数据)
4.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为了证明上述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请将有关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完整。
验证的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样,加Na2CO3溶液 | 无现象 | |
(2)另取样,加 | 无现象 | 证明两者刚好完全反应 |
5.
小明把两电热棒R1、R2分别通过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电能表接到电压恒为220V照明电路. 电能表转盘每转一圈表明消耗电能5000J. 如图所示,R1、R2分别把放在相同规格烧杯中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加热到80℃,记录数据如上表

(1)R1通电100s 消耗多少电能?
(2)R 1的电功率多大?
(3)R 1的电阻多大?
(4)两杯水用于升温所需消耗电能应相同,而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知道R1与R2消耗的电能不同. 请分析什么原因导致R2消耗的电能比R 1 的大?

(1)R1通电100s 消耗多少电能?
(2)R 1的电功率多大?
(3)R 1的电阻多大?
(4)两杯水用于升温所需消耗电能应相同,而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知道R1与R2消耗的电能不同. 请分析什么原因导致R2消耗的电能比R 1 的大?
2.选择题- (共21题)
6.
右图实线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的流动,下列哪项正确地表示了体循环的途径()


A.④→⑩→⑨→⑧→① |
B.③→⑤→⑥→⑦→② |
C.②→④→⑩→⑨→⑧→①→③ |
D.①→③→⑤→⑥→⑦→②→④ |
7.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往往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若口服抗菌药物,药物到达小肠的路径是口→咽→食道→胃→小肠;若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右图)的顺序是 。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往往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若口服抗菌药物,药物到达小肠的路径是口→咽→食道→胃→小肠;若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右图)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①→②→④→③ | D.③→④→②→① |
8.
下列有关人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是人体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B.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碱性的物质从而引起龋齿 |
C.心脏中有房室瓣,静脉中有静脉瓣,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 |
D.人体的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10.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缓解胃痛 |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
11.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当材料的晶粒(或微粒)的大小处于纳米级时,其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的变化。如:各种块状金属显示一定的颜色(多数银白色,少数呈红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时,都成了黑色。纳米ZnO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用作“隐形”飞机的涂料。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得到的铜粉是纳米铜 |
B.纳米氧化锌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纳米氧化铁,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
C.黑白照相底片上析出的黑色银颗粒处于(或小于)纳米级大小 |
D.“隐形”飞机就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无色透明的飞机 |
12.
每年杭州都会举办盛大的烟花大会,烟花的壳里存放的主要是易爆的黑火药,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燃料)和硝酸钾(氧化剂)组成。而烟火中的颜色效果则是通过添加金属盐来产生的,比如钡盐产生绿色。阅读以上内容后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火药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木炭、硫磺和硝酸钾这三种单质组成的 |
B.在黑火药发生爆炸的过程中,硫磺是用于产生能量,而硝酸钾则用于助燃 |
C.在烟花表演的过程中,我们会闻到一些刺激性的气味,这是由于硫磺燃烧后的产物 |
D.为了获得更加绚丽的烟花效果,我们也在烟花中加入铜盐来增添蓝色 |
14.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
D.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
16.
三位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同一混合某溶液进行了检验,分别得到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阅读表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同学 |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
小明 | Na2SO4,Na2CO3 |
小红 | Na2SO4,BaCl2,Na2CO3 |
小军 | Na2SO4,NaCl,Na2CO3 |
A.由于BaCl2和Na2SO4、Na 2CO3均不共存,所以小红的结论一定是不正确的 |
B.小明在溶液中加入了足量的稀硝酸,其目的是检验CO32-的存在并将其除去 |
C.小明接下来在溶液中加入了足量的Ba(NO3)2溶液,用来检验是否存在SO42-,并将产生的沉淀完全过滤。 |
D.小军同学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了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现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Cl-,则小明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
1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B.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 |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另一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18.
某风力报警器的风力探头通过中心滑杆可带动下端的金属片上下移动。当风速较小时,仅绿灯亮,电铃不响;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绿灯不亮,电铃响发出警报。下列四幅风力报警器的原理图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19.
如图是小林家里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图,热水器有高、中、低三档功率.小林发现热水器高档位不能工作,其他档位能正常工作.小林猜想造成故障的原因有以下四种,你认为可能是( )


A.a处接触不良 | B.b处接触不良 | C.某电热丝短路 | D.某电热丝断路 |
20.
电烙铁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导线却没有明显发热,这主要是因为()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
B.导线散热比电烙铁快 |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烙铁电热丝的电阻 |
21.
灯泡L1标有“24V 12W”的字样,灯泡L2标有“12V 12W”的字样,将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U的电路中,若要保证两个灯泡不损坏,则( )


A.电源电压U的最大值为30V |
B.两灯泡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
C.灯泡L2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U之比为1:3 |
D.电源电压U为36 V时,灯泡L1、L2均能正常发光 |
23.
如图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 ,这表示()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
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 |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 的功用于剪纸 |
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 , 则有0.8J 的功用于剪纸 |
24.
如图甲,邻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翔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的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机械效率是一样的 | B.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 C.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 D.小翔做的额外功要小一些 |
25.
如图,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1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


A.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 B.该杠杆一定是费力杠杆 | C.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等于5N | D.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小于5N |
26.
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
3.填空题- (共5题)
27.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胰岛素对维持 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2)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 ;
(3)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组成。
(5)口服后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 。
(1)人体内的胰岛素对维持 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2)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 ;
(3)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
(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组成。
(5)口服后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 。
28.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_____________类物质。
(2)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将某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以下为该金属的部分性质,根据性质推断该金属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利用硝酸银检验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M应为_____________类物质。
(2)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将某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以下为该金属的部分性质,根据性质推断该金属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状态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导电性 | 导热性 | 延展性 |
银白色固体 | 较软 | 2.70g/cm3 | 660.4℃ | 良好 | 良好 | 良好 |
(5)请写出利用硝酸银检验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日前,媒体报料: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经分析,“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一滴香”的颜色呈淡黄色,质感黏稠。滴一滴在清水里,本来无色无味的清水上飘起了一点油花,一股鸡肉汤的浓香立刻产生。
1.“一滴香”的颜色呈淡黄色,质感黏稠。描述的是该物质的 性质。
2. “一滴香”上注明的主要成分成分为乙基麦芽、酚、丙二醇、食用香料等。其中丙二醇是一种工业上的香精原料。分子式:C3H8O2,分子量为 ,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O-16 C-12 H-1)
3.食品专家断定“一滴香”长期食用更会损伤肝脏,肝脏能促使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肝脏属于 系统。
日前,媒体报料: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经分析,“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一滴香”的颜色呈淡黄色,质感黏稠。滴一滴在清水里,本来无色无味的清水上飘起了一点油花,一股鸡肉汤的浓香立刻产生。
1.“一滴香”的颜色呈淡黄色,质感黏稠。描述的是该物质的 性质。
2. “一滴香”上注明的主要成分成分为乙基麦芽、酚、丙二醇、食用香料等。其中丙二醇是一种工业上的香精原料。分子式:C3H8O2,分子量为 ,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O-16 C-12 H-1)
3.食品专家断定“一滴香”长期食用更会损伤肝脏,肝脏能促使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肝脏属于 系统。
30.
液化石油气热值为3.5 ×107J/kg,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60%被水吸收。将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水吸热_____________J,需燃烧液化石油气______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