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八年级10月检测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122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30

1.选择题(共21题)

1.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2.
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3.
以下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用手感觉冷热水的温度
B.用鼻子扇闻物质的气味
C.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D.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00mm=1800÷1000m=1.8m
B.1.8m=1.8m×1000=1800mm
C.1.8m=1.8m×1000mm=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5.
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1.300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
6.
一个油漆匠给某人家油漆面积为24m2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1升=0.001立方米),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A.2.5微米B.0.025毫米C.0.25毫米D.25微米
7.
教室窗玻璃破了要装上,割玻璃时选择的刻度尺是()
A.最小刻度1毫米的三角尺
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8.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液体读数
C.滴加液体D.点燃酒精灯
10.
以下教室内物体最接近50立方分米的是()
A.铅笔盒容积B.书包容积C.中学生体积D.教室体积
11.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锥体的高的方法是()
A.
B.
C.
D.
12.
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长得不像父母D.母鸡下蛋
13.
下例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 ( )
A.一般有比较大的液泡
B.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C.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一定有细胞壁
14.
将菠菜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 )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核D.细胞质
15.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
A.禽流感病毒B.煮熟的种子C.蘑菇D.鱼
16.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早由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
B.有了显微镜,细胞学说才有可能被提出
C.1831年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D.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7.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
18.
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19.
为了探究“磁铁受热时磁性如何变化”的问题,小良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铁一段时间,大头针纷纷落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加热可以使磁铁磁性减弱
B.加热不影响磁铁的磁性
C.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增强
D.大头针落下是由于磁铁受热膨胀
20.
太阳与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的相距为45.45光年,与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87光年,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相距分别为16.63光年和26.3光年,请问“光年”是什么单位()
A.长度单位B.质量单位C.时间单位D.温度单位
21.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2.填空题(共12题)

22.
阅读材料: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于是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调查发现,孩子们没有在一起吃饭,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1)提出的问题是    
(2)建立的假设是    
(3)“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3.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24.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有一本1000页的书, 其厚度为4 厘米, 则每张纸厚度是________微米。
25.
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称为温度,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右图中,甲图温度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6.
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5___________;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_________;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0-100______。
27.
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记录数据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
28.
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图甲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图乙长方体长度是_________。图乙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以上两把刻度尺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9.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不需要写换算过程)
(1)1.5立方米 =_____________立方厘米;
(2)18.5厘米=___________微米
(3)0.182升 =__________毫升
(4)15纳米=_______________
(5)180000毫米=_____________分米
30.
用两支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同时测同一病人的体温,一支读数为38℃,另一支读数为39.2℃,已知有一支是准确的,则该病人的体温应是_________℃,造成两支读数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1.
如右图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毫升,加入碎石块后水位上升到_______毫升,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相平。
32.
如下图所示是常用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图中温度计示数比较符合以下哪种物体温度(___)
A.人体体温
B.今年7月杭州上午8点的气温
C.夏天井水温度
33.
如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_____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___毫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