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第1-2节)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1200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9

1.简答题(共1题)

1.
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称取10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1)10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克。
(2)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选择题(共18题)

2.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干燥氢气
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3.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右偏后向左
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4.
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A.有H2SO4B.有FeSO4和CuSO4C.有H2SO4和FeSO4D.只有FeSO4
5.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6.
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7.
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
C.R的活泼性比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8.
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雕塑B.车模
C.导线D.炒锅
9.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D.在钢铁表面刷油漆或镀耐腐蚀金属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10.
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11.
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D.将铜片放人硝酸银溶液
12.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B.锌、镁C.锌、铁D.铁、锌
13.
某学生将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14.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D.Mn+CuSO4=MnSO4+Cu
15.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 (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观察颜色B.称其质量C.加稀硫酸D.磁铁吸引
16.
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04溶液、ZnS04溶液、CuS0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B.ZnS0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17.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乙没有明显现象;将甲、丙分别与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甲比丙反应慢。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丙>甲>乙B.甲>乙>丙C.乙>甲>丙D.丙>乙>甲
18.
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9.
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D.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3.填空题(共5题)

20.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有关;从实验____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___________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3)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填一种)
(5)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2.
铝合金材料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质”)。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铝片投入 稀硫酸中,片刻之后才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克合金样品,将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克
m克
第二次加入10克
2.0克
第三次加入10克
1.5克
第四次加入l0克
1.0克
第五次加入10克
0.6克
第六次加入10克
0.6克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克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这六次实验中,第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4.
已知A、B、I均为单质,其中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物质A、C、F、G中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B、D、I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些物质间的部分反应见下面的反应表达式(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①A+B→C  ②A+H→F+I↑  ③C+H→F+E  ④G+H→F+E+D↑  ⑤B+I→E  ⑥E→B↑+I↑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E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A与D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