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2+NO+2NaOH═2NaNO2+H2O,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已知“HNO2”读作“亚硝酸”,则NaNO2的名称为__________ 。NaNO2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 。
(2)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1.38%,则处理1.0×103米3这种废气,需要多少千克氨气(假设此时NO2气体的密度为2.0克/升)?___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2+NO+2NaOH═2NaNO2+H2O,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2)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1.38%,则处理1.0×103米3这种废气,需要多少千克氨气(假设此时NO2气体的密度为2.0克/升)?
2.选择题- (共20题)
2.
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低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 |
C.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作用很大 |
D.生物圈中的氧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4.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
B.发展利用氢燃料 |
C.化石燃料的燃烧 |
D.植物的呼吸作用 |
7.
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与消耗,构成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选项不属于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的途径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B.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
C.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
D.物质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 |
8.
在自然界中氧气会不断被生物所消耗,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保持稳定,这和自然界有效进行氧循环有关。以下关于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
B.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氧气 |
C.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D.大气→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
10.
放在黑暗处大小相同的4个密闭鱼缸,里面的水高度相同,鱼的大小也相同,进行如下处理。那么,哪个鱼缸中的鱼先死?()
A.1缸清水、1条鱼 |
B.1缸清水、5条鱼 |
C.1缸清水、10条鱼和一部分水草 |
D.1缸清水、10条鱼 |
11.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②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③ | D.①③⑤ |
12.
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低碳”只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
B.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有利无害 |
13.
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
14.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B.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
15.
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下列现象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极地的冰将更多地融化 |
B.海水的蒸发量将增多 |
C.植物的生长将趋缓 |
D.大气中水的含量将增大 |
16.
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B.酸雨可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
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
18.
2013年1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等6项指标,在发布的6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A.SO2 | B.NO2 | C.CO2 | D.CO |
3.填空题- (共4题)
23.
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 、 及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双选题);
(1)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 、 及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双选题);
|
24.
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写出图中存在的“氧循环”(任一个) 。
(2)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有一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请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写出图中存在的“氧循环”(任一个) 。
(2)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有一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