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起始考试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44417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6

1.简答题(共3题)

1.
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
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_)
A.沿箭头 a 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B.沿箭头 b 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_______。
2.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
3.
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玲玲家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_。贝贝家位于玲玲家的_____方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属于峭壁的是___处;A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___米,图示范围的地形类型应是_____(“山地”或“平原”)。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千米。
(3)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

2.选择题(共15题)

4.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
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获取事实与证据B.建立猜想与假设
C.发现问题D.得出结论
5.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米=18×千米=0.018千米B.17厘米=17厘米×米=0.17米
C.2.5米3=2.5×1000=2500分米3D.0.05米=0.05米×1000=50毫米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B.用嘴吹灭酒精灯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7.
有四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如下操作: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观察头发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画图;丙发现目镜脏了,于是拿起卫生纸擦干净;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细胞,仍觉得有些模糊,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乙、丁B.乙、丙C.甲、乙D.甲、乙、丙
8.
王老师将两张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种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正确地贴好标签,你的依据是(    )
A.叶绿体的有无B.细胞核是否成形
C.遗传物质的有无D.细胞壁的有无
9.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爱是伟大的,胚胎在母体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子宫B.卵巢C.输精管D.输卵管
10.
下面是一些常用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AB.BC.CD.D
11.
下列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质量问题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换成“假酱油”
12.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的熔点为0℃B.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C.冰是一种非晶体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14.
通过实验,得到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像如右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15.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验时,进行了以下几种操作,错误的是(    )
A.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的左盘
B.添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
C.称量物体质量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
D.计算被测物体质量时将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的刻度
16.
以下有关密度概念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氧气密度的大小不会变
C.纯水的密度 1.0×103千克/米3,表示 1立方米纯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D.将铜块截取二分之一,则剩余的铜块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17.
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4:5B.5:4C.2:5D.5:2
18.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3.填空题(共8题)

19.
实验室常用的水银、酒精温度计是利用_____性质制成的;现有一支标度不准的温度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支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11℃;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9℃,把它放在某房间内,如果示数是11℃,则房间内的实际气温是_____。
20.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适合的单位:
①一个苹果大约是150_______;  ②一瓶矿泉水瓶的体积约为500_______;
③酒精的密度是0.8_______;    ④某同学身高17.0_______。
21.
下图中,图1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图1    图2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_____。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_____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_____。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出现如图2的情况,请你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____ 。
22.
下图为大熊猫、蚯蚓、鲫鱼、扬子鳄四种动物,请回答:

扬子鳄   鲫鱼    蚯蚓  大熊猫
(1)鱼有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_________呼吸,用鳍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 。
A.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B.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D.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图动物中______进行就地保护。
(4)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成两类,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是____。
23.
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_____________。
(2)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3)E是由D中的__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_________。
24.
如图是昆虫的两种发育类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意,图乙中空白方框的内容应该是_________。
(2)甲图所示的发育类型称为___________。
(3)下列与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相似的动物是_________。
A.蜻蜓B.菜粉蝶C.蝉D.青蛙
25.
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 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熔化时_____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而且水的____较大,温度不易升高,所以宫殿里很凉快。
26.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科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