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6题)
1.
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自1907年起,经过13年努力发明了卡介苗疫苗:把驯化了的结核杆菌,接种到人体后,人体就会获得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1)卡介苗中含有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2)从预防传染病环节的角度看,将卡介苗疫苗接种到人体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
(1)卡介苗中含有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2)从预防传染病环节的角度看,将卡介苗疫苗接种到人体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
2.
如图,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把一根粗糙的布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布条,过一会儿,塞子“呯”的一声被冲开,而且管口还会出现“白雾”。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_____

3.
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等分成三等份,交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与水,加热不分解)
①甲同学用将样品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②乙同学将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丙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在t5至t6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分别是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经过甲、乙、丙同学的计算,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①甲同学用将样品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②乙同学将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丙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在t5至t6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分别是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经过甲、乙、丙同学的计算,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4.
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

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1)下图A、B、C三图为粗盐提纯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上述操作流程中“操作②”可用图____表示。(用字母表示)

(2)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
(3)实验用于调节pH的盐酸为10%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中有30%的浓盐酸100毫升,将它配制成本实验需要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毫升?(30%的盐酸密度为1.15g/cm3;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

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1)下图A、B、C三图为粗盐提纯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上述操作流程中“操作②”可用图____表示。(用字母表示)

(2)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
(3)实验用于调节pH的盐酸为10%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中有30%的浓盐酸100毫升,将它配制成本实验需要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毫升?(30%的盐酸密度为1.15g/cm3;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
5.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12V,小灯泡L标有“8V 8W”字样,R为某种压敏电阻,其阻值R与受到的压力F成反比,(如图乙所示),R的正上方放有永磁体A,其上端为S极,在A的正上方固定了电磁铁B,B线圈电阻不计。假定灯丝电阻保持不变。

(1)当开关S接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则此时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有多大__________?
(2)当开关S从b改接a,判断小灯泡L的亮度变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

(1)当开关S接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则此时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有多大__________?
(2)当开关S从b改接a,判断小灯泡L的亮度变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
6.
今年11月11日将有一场水星凌日再次在天空上演,即水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在太阳表面产生一个缓慢移动的“黑斑”。

(1)上图为八大行星示意图,表示水星的是______。 (填字母)
(2)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中与水星凌日现象相似的是_______。

(1)上图为八大行星示意图,表示水星的是______。 (填字母)
(2)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中与水星凌日现象相似的是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8.
穿山甲多生活于亚热带的落叶森林,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夏末秋初发情交配,随之入洞内妊娠、分娩与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兽携带出洞.由上述可知,穿山甲属于( )
A.爬行类 |
B.哺乳类 |
C.两栖类 |
D.鱼类 |
9.
生物种类繁多,人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
B.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
C.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D.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
10.
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外界氧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室 |
11.
下图模型表示的是“两母一父” 的“三亲”婴儿的体外培育过程。已知人类的基因有99. 8%由父母双方的细胞核共同提供,还有一小部分完全来自母方的细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为有性生殖过程 |
B.该婴儿的大部分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 |
C.图中①表示受精 |
D.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来自捐献者卵细胞 |
12.
在研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相同的肉汤,高温煮沸后按表要求进行处理,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①肉汤的腐败是其自身已有的细菌造成的
②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③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甲瓶 | 乙瓶 | 丙瓶 |
瓶口 | 敞开 | 敞开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3天后观察 | 变质 | 不变质 | 不变质 |
①肉汤的腐败是其自身已有的细菌造成的
②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③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13.
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 |
B.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
C.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 |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
14.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蓝色全部消失。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 )
A.一定有铜,银,可能有锌 |
B.一定有铜,锌,可能有银 |
C.一定有铜,银,一定没有锌 |
D.一定有铜,锌,一定没有银 |
15.
在密闭的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他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乙丙丁为氧化物 |
B.反应前密闭容器中的物质为混合物 |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质量为85克 |
D.x,y的质量关系为(50-x):(y-1)=8:3 |
16.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吸盘的质量忽略不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
C.图甲中吸盘越粗糙所挂的重物质量更大 |
D.乙图中吸盘越粗糙所挂的重物质量更大 |
17.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
B.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18.
某些金属导体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电阻就变成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的灯丝、电动机内线圈、电饭锅及电熨斗内部电热丝的电阻都变为零,当给他们通电时,仍能正常工作的是( )
A.![]() |
B.![]() |
C.![]() |
D.![]() |
20.
如图所示为某一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行进路径。保持入射光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射向P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
B.平面镜应逆时针转动 |
C.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
D.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
3.填空题- (共6题)
22.
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
(2)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于是确定图乙先现高值的A为蚱蜢,后出现高值的B为青蛙。原因是__________.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
(2)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于是确定图乙先现高值的A为蚱蜢,后出现高值的B为青蛙。原因是__________.
23.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来源和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来源和去路;乙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甲图中A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在乙图中,a点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其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来源或去路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
(3)有人将图乙中的b点定义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从植物的生命活动角度来分析,该点表示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乙图C点就是该植物的光饱和点。研究发现密植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甲图中A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在乙图中,a点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其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来源或去路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
(3)有人将图乙中的b点定义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从植物的生命活动角度来分析,该点表示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乙图C点就是该植物的光饱和点。研究发现密植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4.
如图甲为某中学正在举行的男生足球比赛,球员你争我抢,比赛异常激烈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的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的___中(填序号)
(2)沿草地出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流越慢,这是因为_______
(3)运动一段时间后运动员汗液明显增多,但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他此时体内的产热_______散热(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的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的___中(填序号)
(2)沿草地出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流越慢,这是因为_______
(3)运动一段时间后运动员汗液明显增多,但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他此时体内的产热_______散热(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25.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__;
(3)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__;
(3)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_______。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 |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 |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 |
26.
纯电动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一类新能源车,如图是某款电动汽车。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利用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为____________
(3)新型固体LiFePo4隔膜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反应为FePO4+Li
LiFePO4,该充电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利用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为____________
(3)新型固体LiFePo4隔膜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反应为FePO4+Li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6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