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海县东片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393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2/19

1.选择题(共24题)

1.
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2.
在科学实验中,所需药品取用都有一定的工具,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通常用()
A.镊子B.药匙C.纸槽D.用手拿
3.
在28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4.
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该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7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水温度计
5.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6.
古时的铁匠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现象属于()
A.液化B.汽化C.先熔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
7.
夏天想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小冰箱,即把一种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物质可能是()
A.食盐B.蔗糖C.氢氧化钠D.硝酸铵
8.
下列现象与蒸发无关的是( )
A.固体清香剂时间长了会消失
B.医生给发热病人擦拭酒精散热
C.用电热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
D.夏天,在教室的地上洒水降温
9.
在t℃时,某物质A的溶液,如果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2克无水晶体;如果恒温蒸发20克水,析出5克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B.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
C.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D.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10.
北方城市的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问最有效的安装方位在哪里()
A.靠近天花板的墙上B.靠近地面的墙上C.房间的中间D.任何地方都可以
11.
易拉饮料罐是用很薄的铝片制成的,在空罐中注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到沸腾。大量水蒸气逸出后,先移去酒精灯,再用厚胶纸把罐口密封住。待自然冷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罐外壁出现小水滴B.罐变瘪了C.罐爆裂了D.罐没有变化
12.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
13.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纷纷出台措施,禁止含磷洗衣粉在市场上出售。这项政策的目的是()
A.防止大气污染
B.减少重金属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C.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D.以上都是这项政策的目的
14.
最近,上海黄浦江中发现上千头死猪,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主要是()
A.污染土壤B.产生温室效应C.污染水源D.污染空气
15.
除去密封空气中的氧气最好用下列哪种物质()
A.木炭B.铁丝C.红磷D.蜡烛
16.
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气体
B.稀有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各种有色光
D.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17.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18.
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我,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氧气体积分数等于21%,但空气稀薄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19.
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C.D.
20.
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吸管上端侧面有破损B.大气压偏小C.吸管太细D.吸管插太深
21.
下列图片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皮碗对吸
B.
瓶吞鸡蛋
C.
纸托水杯
D.
橡皮膜凸出
22.
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23.
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4.
下列现象中,与光的直线传播有直接关系的是()
A.计时员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B.雨后,我们看到天空中有时会出现彩虹
C.水中桥的倒影
D.晴朗的天气,会在树荫下看到一些小亮斑

2.填空题(共15题)

25.
人体排出、散发水分的途径主要有 、呼吸、排汗三种,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人每天必须至少补充 升的水分。
26.
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
(2)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7.
如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8.
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
98
91
85
82
79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8min—14min时温度没有改变,是一个_____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者“放热”)。
29.
“做一做”: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在一定距离吹气时手背是_________的,哈气时手背是________的.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使手背上的水分_________加快,且需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出现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是因为哈出的热气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并且____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
30.
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 滴加;
(2)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3)如图实验操作中,B步骤操作存在错误,该错误会导致
31.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g;
(2)称量及量取:氯化钠应放于托盘天平的______盘(填“左”或“右”);
(3)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用________(填玻璃仪器名称)搅拌直到固体全部溶解。
32.
如图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甲管生成气体是    ,乙管生成气体是 ,a为电源的 极,b为电源的    极。
33.
课堂上周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__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_____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_。
34.
在探究氧气性质如图: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硫粉在氧气的燃烧。

(1)这两个实验中在集气瓶的底部都加了少量的水,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这两个瓶中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35.
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   (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
36.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成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7.
炒菜时油锅着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消除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草原着火时,在火场周围把草割成防火道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8.
某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环”,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______、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_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9.
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发光的节能灯、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属于热光源的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4道)

    填空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