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元培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80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4

1.简答题(共3题)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
(3)认真观察,图中某步骤错误,写出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________。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克才可配得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
2.
近几年,甲型H1NI型流感日趋严重,并出现了许多变种,上半年新塍菜场不幸有人感染H7N9病毒现已治愈。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菜场空气消毒。新塍镇镇政府采用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安全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沈艳同学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氯(ClO2)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求: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克。
(2)若将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3.
如图甲所示,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石料从水面上方匀速直线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其中ρ=1.0×103kg/m3,求:

(1)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此时钢绳的拉力是____N。
(2)石料的体积是多少?_____
(3)石料的密度是多少?______

2.选择题(共18题)

4.
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1;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2.将两种不同浓度的酒精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3;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1>d2>d3>d4B.d4>d3>d2>d1C.d3>d4>d1>d2D.d2>d1>d4>d3
5.
在配置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增大压强
6.
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7.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3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A大B.B大C.A、B一样大D.无法判断
8.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C.①②D.①②
9.
欲使50g10%的硝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A.再加5g硝酸钠B.蒸发掉一半的溶剂
C.加入50g10%的硝酸钠溶液D.蒸发掉25g水
10.
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矿泉水C.自来水D.冰水混合物
11.
如图所示,倒置的玻璃瓶内装有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射出。在瓶中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一段时间内()
A.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强B.瓶内B处的压强越来越小
C.从喷嘴射出的水流速度越来越小D.从喷嘴射出的水流速度不变
12.
我们吸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B.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C.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增大D.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13.
学过“压强”的知识后,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抽水,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再继续上升,将发生的现象是()
A.水从管口S不断流出B.水面随活塞继续上升C.水面将下降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
下列哪个现象与大气压无关()
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C.茶壶盖上要留一个小孔D.搬运货物上楼很吃力
15.
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16.
科学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知识,揭示科学规律。下面的实验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17.
如图1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1,再将木块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2.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面积为s,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msh1
B.h2>h1
C.图2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塑料瓶仍漂浮),h2不变
D.图2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塑料瓶仍漂浮),h2变大
18.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变小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9.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暖层D.外层
20.
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 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A.①B.④C.②③D.都可以
21.
下列四幅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B.
C.D.

3.填空题(共6题)

22.
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________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________m2.(后两空选“<”、“=”或“>”)
23.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__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____。
A.移动酒精灯,停止搅拌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24.
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②⑤,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5.
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6.
读图回答问题

(1)乙与甲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乙与丙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7.
如图是某北半球地区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     气压的控制下,天气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