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
(3)认真观察,图中某步骤错误,写出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________。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克才可配得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

(1)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
(3)认真观察,图中某步骤错误,写出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________。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克才可配得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
2.
近几年,甲型H1NI型流感日趋严重,并出现了许多变种,上半年新塍菜场不幸有人感染H7N9病毒现已治愈。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菜场空气消毒。新塍镇镇政府采用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安全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沈艳同学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求: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克。
(2)若将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沈艳同学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氯(ClO2)1000毫升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80% |
密度 | 1.2克/厘米3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
求: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克。
(2)若将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3.
如图甲所示,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石料从水面上方匀速直线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其中ρ水=1.0×103kg/m3,求:

(1)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此时钢绳的拉力是____N。
(2)石料的体积是多少?_____
(3)石料的密度是多少?______

(1)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此时钢绳的拉力是____N。
(2)石料的体积是多少?_____
(3)石料的密度是多少?______
2.选择题- (共18题)
4.
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1;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2.将两种不同浓度的酒精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3;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密度为d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1>d2>d3>d4 | B.d4>d3>d2>d1 | C.d3>d4>d1>d2 | D.d2>d1>d4>d3 |
6.
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
B.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
8.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③ | C.①② | D.①② |
11.
如图所示,倒置的玻璃瓶内装有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射出。在瓶中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一段时间内()


A.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强 | B.瓶内B处的压强越来越小 |
C.从喷嘴射出的水流速度越来越小 | D.从喷嘴射出的水流速度不变 |
13.
学过“压强”的知识后,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抽水,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再继续上升,将发生的现象是()


A.水从管口S不断流出![]() | B.水面随活塞继续上升 | C.水面将下降 |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15.
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
17.
如图1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1,再将木块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2.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面积为s,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m瓶=ρ水sh1 |
B.h2>h1 |
C.图2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塑料瓶仍漂浮),h2不变 |
D.图2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塑料瓶仍漂浮),h2变大 |
18.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
3.填空题- (共6题)
22.
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________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________m2.(后两空选“<”、“=”或“>”)

23.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__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____。

(1)B步骤称为__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____。
A.移动酒精灯,停止搅拌![]() |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
24.
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②⑤,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②⑤,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5.
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