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6题)
1.
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室温时,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a点溶液中的微粒为_____。
(2)b点烧杯内液体的pH_____7(填“>”“=”“<”)。
(3)c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__。

(1)a点溶液中的微粒为_____。
(2)b点烧杯内液体的pH_____7(填“>”“=”“<”)。
(3)c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__。
3.
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

(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5.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6.
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稀硫酸62g。
请你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请你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7.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
8.
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Cl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Cl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9.
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苹果汁 | 西瓜汁 | 牛奶 | 鸡蛋清 | 炉具清洁剂 |
pH | 2.9 | 5.8 | 6.4 | 7.6 | 12.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 B.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
C.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
10.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Cl2 |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
C |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 分别加入Ba(OH)2溶液,观察现象 |
D |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 品尝味道 |
A.A | B.B | C.C | D.D |
11.
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 |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B | 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
C |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 取样,加入过量的中性的氯化钡溶液,震荡后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D | 测定溶液的pH值 |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溶液涂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Cl-、OH- | B.Ag+、K+、Cl-、NO– |
C.Na+、H+、NO3–、CO32- | D.H+、Mg2+、SO42–、Cl- |
18.
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实验( )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2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21.
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CdSO4+Na2S=CdS↓+Na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 B.置换反应 | C.分解反应 | D.化合反应 |
3.填空题- (共3题)
22.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将100g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到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a的数值为________。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5 | a | 20 |

(1)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a的数值为________。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3.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6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