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从图甲可以看出,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________。
(2)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

(1)从图甲可以看出,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________。
(2)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
2.
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溶,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_________
_________
3.
要配制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100g来选种。如果对100g 4%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以下各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蒸发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2)增加5g氯化钠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增加5g氯化钠和5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1)蒸发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2)增加5g氯化钠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增加5g氯化钠和5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2.选择题- (共25题)
4.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C.峨眉山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 |
5.
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 | B.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 |
C.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 | D.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 |
6.
下列关于无性生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
B.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水螅能进行出芽生殖 |
C.无性生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 |
D.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扦插和压条不属于无性生殖 |
7.
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
B.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成 |
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可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还可使人患病 |
D.病毒可独立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 |
8.
观察菜豆种子实验时看到如图的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④(子叶)都是两片 |
C.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④提供的 |
D.种子萌发时,①(胚芽)直接发育成茎和叶 |
9.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③⑤雄蕊和②④⑥雌蕊 |
B.⑥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
C.③中的花粉落到②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
D.⑨中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
11.
下表所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装置 | 小麦种子数 | 实验条件 | 实验结果 | |
① | 50粒 | 潮湿 | 4℃ | 0粒萌发 |
② | 50粒 | 干燥 | 25℃ | 0粒萌发 |
③ | 50粒 |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 25℃ | 0粒萌发 |
④ | 50粒 | 潮湿 | 25℃ | 48粒萌发 |
A.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B.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 |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 |
12.
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
B.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
15.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硝酸钾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NaCl大 |
B.20℃时,将17g氯化钠或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
C.60℃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比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D.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
16.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19.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太阳出来大雾慢慢消失,这种物态变化要放热 |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
C.冬天气温在﹣10℃以下,广场上的冰雕体积变小,这种物态变化要放热 |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
20.
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⑤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⑥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⑤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⑥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2 | B.3 | C.4 | D.5 |
22.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23.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B.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
C.干冰能作致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 |
D.二氧化碳能做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24.
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
26.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
C.t2℃时,将1g 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27.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3.填空题- (共6题)
29.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某同学配制50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
(2)图②取用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
(2)图②取用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31.
如图是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必需对海波加热,说明海波熔化时要________热,图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

32.
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看到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看到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3.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选填“分解”或“色散”)现象,它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色光组成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2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