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嵊州中学初中部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70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5

1.简答题(共4题)

1.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一定量的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蓝色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第二步:为进一步确定此固体粉末的组成,实验小组同学用天平称46.2克此固体粉末,完全溶于水中得到174.6克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产生最大沉淀量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确定46.2克固体粉末的组成    。(回答出物质名称及质量)
(3)计算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Cu-Fe合金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为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右表:
 



烧杯+稀硫酸质量(克)
200
150
150
加入的铁样品质量(克)
9
9
14
烧杯+剩余物质量(克)
208.7
158.7
163.7
 
(1)_____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恰好与铁样品完全反应。
(2)计算Cu-Fe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烧杯的质量为25.4克。)
3.
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

(1)反应①中可用 (填化学式)作还原剂;
(2)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 接触;生产中还通常将镍、铬等金属熔合在铁中制成不锈钢,改变其内部结构,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选填“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或“B.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3)200吨含Fe2O 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4.
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性。
(2)本实验的步骤依次为:①装氧化铜;②固定试管;③通入氢气;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氢气。如果⑤⑥两步颠倒,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共17题)

5.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向试管内加入少量液体
B.用手捂住试管检验装置气密性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功的单位的是()
A.牛顿·米/秒B.牛顿·米C.瓦特·秒D.焦耳
7.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B.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变少
C.菜刀生锈D.蘸过浓硫酸的纸片变黑
8.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铁钉溶于稀盐酸:2Fe 十6HCl = 2FeCl3十3H2
B.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 CaCO3 + 2HCl =CaCl + H2O+ CO2
C.精制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稀硫酸: NaOH + H2SO4=Na2SO4+ H2O
D.用石灰乳刷墙,墙壁变得又白又硬: CO2+ Ca ( OH )2= CaCO3↓+H2O
10.
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l2→CuB.Ba(OH)2→NaOH
C.NaNO3→NaClD.H2SO4→HCl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试剂及用量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盐酸
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C
氧化钙
碳酸钙
适量稀盐酸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AB.BC.CD.D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将它们溶于水
B.制取Cu(OH)2: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C.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鉴定溶液中含SO42-:加入过量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3.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A.碳酸钠、纯碱、Na2CO3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氧化钙、生石灰、CaOD.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
14.
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15.
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只有①④
16.
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17.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OH、Na2SO4、Na2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可能存在Na2CO3
D.可能存在BaCl2
18.
可一次性将NaOH、HCl、Ca ( OH )2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A.CuSO4溶液B.酚酞试液C.Na2CO3溶液D.石蕊试液
19.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
B.蓄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树上的苹果逐渐长大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用煤烧开水,是煤的内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20.
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21.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增大动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D.减小阻力臂,省力

3.填空题(共5题)

22.
如图所示,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甲为酸,丁为碱,戊为酸碱指示剂,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按物质组成分类)。

游戏规则:只要相邻的物质能反应,游戏就能进行下去。
(1)写出能代表甲与丁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2)根据游戏规则,乙可以是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写出
能代表乙与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 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 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
23.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的水银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_______________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2)超市中许多小包装食品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
24.
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在氢氧化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
CO32-
SO42-
NO3-
Ba2+




Cu2+




Li+

微溶


 
25.
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用氯化铵(NH4Cl)浓溶液去除某金属表面氧化物(氧化物化学式用MO表示),其反应原理是为:2NH4Cl+MOMCl2+2NH3↑+X,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小明对建筑工地上正在工作的甲、乙两台起重机的各自一次工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吊起货物重/牛
匀速上升高度/米
时间/秒

7500
6
20

6000
15
45
 
(1)起重机甲对货物做了多少功?起重机甲的功率有多大?
(2)比较甲、乙两台起重机的一次工作过程,消耗能量多的是     ,能量转化快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