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测试:第二章 第2章章节提升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67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8

1.选择题(共15题)

1.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B.Cu2+、CO32、SO42
C.Cl、CO32、SO42D.Na+、Ba2+、Cl
2.
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C.CD.D
3.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 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 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KOH
BaCl2
B
Na2CO3
NaOH
C
Zn
AgNO3
D
CaCO3
Ca(OH)2
 
A.AB.BC.CD.D
4.
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a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硫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5.
下列有关铜的性质中,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铜的导电性比铁好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C.铜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D.铜制品比铁制品更耐锈蚀
6.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B.CH4、CO、H2
C.CO、CH4、H2D.CO、H2、CH4
8.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 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C.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9.
下列从原料到制取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Cu(NO3)2溶液Cu(OH)2
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uOCuCl2溶液CuSO4溶液
10.
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11.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2.
“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B.乙醇(C2H6O)
C.甲醛(CH2O)D.乙酸(C2H4O2)
13.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H2O2
O3
CH3COOH
Cu(OH)2
类别
氧化物
化合物


 
A.AB.BC.CD.D
14.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15.
锑是蓄电池的重要材料。冶炼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填空题(共9题)

16.
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右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_____(选填“有机合成”“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 (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 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20.
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正在逐步推广使用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乙醇的化学式是C2H5OH,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乙醇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
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3)加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双氧水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
22.
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3CO2Fe+3CO2
(1)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2)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____
23.
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_____,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_____ (通过计算回答)

(3)取1.8g“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根据图像可知,“银粉”是_____。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4.
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