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到第2章结束)解析版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5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简答题(共3题)

1.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是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2.
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2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p,结果鸡蛋吐了出来。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的名称,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
3.
现有 A、B、C、D、E 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 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 E 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
②将B 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 和D 混合后呈浑浊,B 和C 混合无现象。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C 物质是________;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 和D________。

2.选择题(共15题)

4.
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有H2、CO、CO2
B.该气体中可能有CO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有H2、CO,可能有CO2
5.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O2B.Fe2O3→Fe Cl3
C.Zn→ZnSO4D.KOH→KCl
6.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碱B.盐C.金属单质D.金属氧化物
7.
下列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较合理的操作是(   )
A. B. 
C. D.
8.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9.
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
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
10.
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若金属1是铁,金属2可能是锌B.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C.金属1活动性可能排在氢的后面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11.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硝酸银溶液中加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
12.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 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 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B.BC.CD.D
13.
将20克10%的盐酸和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   )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法判断
14.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B.偏高C.不变D.无法判定
15.
人体中某些体液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体液是(   ) 
体液
胃液
唾液
血液
小肠液
pH
0.9-1.5
6.6-7.1
7.35-7.45
7.6
 
A.胃液B.唾液C.血液D.小肠液
16.
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月饼、蛋糕等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一小包食品抗氧化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A.炭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
17.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煤气爆炸C.酸雨侵蚀D.冰山融化
18.
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CCOCO2 Na2CO3溶液
B.CuCu(NO32溶液Cu(OH)2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3.填空题(共9题)

19.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__________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______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______。
20.
经科学测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 17.2kJ,每克脂肪平均为 38.9kJ,每克蛋白质平均为 17.2kJ。多数中国人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 10%来自蛋白质,20%来自脂肪,70%来自糖类。健康生活的状态: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早、中、晚的比例大约是 3∶4∶3。九年级学生小米正处于青春期,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 12000kJ。小米平均每天中午摄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质量大约分别是多少________(小米处在健康的生活状态)?
21.
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 于今年 5 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__接触。   
(2)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 Fe、Cu 和Al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填序号)。   
A. 硫酸铝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22.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请把内容补充完整。   
(1)浓硫酸:因为我有________性,看,我滴在纸上把纸弄“黑”了。   
(2)烧碱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我容易________,变湿了。   
(3)浓盐酸: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23.
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CH4)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C2H5OH)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4.
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5.
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________;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________。
26.
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 2 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 b 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当溶液的温度为 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填选项)。   
A. 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 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 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27.
随着条件的改善,许多家庭已经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直饮水机是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的净水工艺。饮水台饮用水属于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①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