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以粗盐(含杂质 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
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 。
(3)若先用盐酸调 pH 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
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3)若先用盐酸调 pH 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2.
某合金由铝、铁、铜三种金属组成.现要测定一定质量该合金中铝的质量.设计以下流程并实验.

(1)通过以上实验也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
(2)为什么要向合金粉末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称量上述流程中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铝的质量?_______

(1)通过以上实验也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判断依据.
(2)为什么要向合金粉末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称量上述流程中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铝的质量?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2)探究金属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 , 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________ ;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________ 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③金属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保护和回收利用.
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弹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批弹壳可以制得硫酸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收集资料)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和其他杂质不溶入水,也不参加反应.
a.写出弹壳上的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b.固体D为________ .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2)探究金属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
③金属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保护和回收利用.
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弹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批弹壳可以制得硫酸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收集资料)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和其他杂质不溶入水,也不参加反应.
a.写出弹壳上的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固体D为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 现象 | 结论 |
第一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
第二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________ |
第三种 情况 | A试管中: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 | 淀粉完全转化为葡萄糖 |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5.
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 )
A.铁粉具有吸附性 | B.铁粉具有磁性![]() |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 | D.铁的导电性比金强 |
6.
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
B.该金属可能是铁 |
C.R的活泼性比Ag弱 |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
7.
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m2=3:7 | B.m1-△M1<m2-△M2 |
C.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 D.当乙烧杯内加人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
8.
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Fe>Cu ![]() | B.滤渣含有铁和铜 ![]() | C.滤液中不含Cu2+ ![]() | D.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
9.
将足量物质乙加入物质甲中,加入物质乙的质量与纵坐标y 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纵坐标y |
A |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 锌粉 | 红色固体质量 |
B | 氯化铁与稀盐酸的混合溶液 | 氢氧化钠 | 沉淀质量 |
C | 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 硫酸钾 | 溶质质量分数 |
D |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 稀盐酸 | 气体质量 |
A.A | B.B | C.C | D.D |
14.
a、b、c三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Mg充分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 ,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6:2.下列关于a、b、c的推理合理的是(HX、H2Y、H3Z分别表示三种酸)
A.a、b、c三种酸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c>a>b | B.a、b、c与金属Mg反应的速率:b>a>c |
C.a、b、c的相对分子质量:b<a<c | D.a、b、c可能分别为H2Y、HX、H3Z |
15.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 , CuSO4 , NaCl | B.BaCl2、Na2SO4、NaOH |
C.CaCl2、NaNO3、AgNO3 | D.K2SO4、NaNO3、NH4Cl |
19.
(绍兴-15)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 )


A.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
B.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 |
C.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
D.实验的误差造成 |
3.填空题- (共7题)
20.
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在图2中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_。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在图2中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_。

21.
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B. m2、m3
C. m1、m3 
(4)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⑤D 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 D 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 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 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B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装置 B 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装置气压平衡。
(3)已知:CuO 样品质量为 m1克,E 中增重为 m2克,D 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m3克,A 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4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
A. m1、m2



A. m2、m4 |



22.
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的质量/g | 26 | 46 | 65.9 | 85.8 | 105.8 |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________.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__.
(4)如图,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的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________,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________.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__.
(4)如图,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的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________,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4.
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
(3)求出P的值。 ________
(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
(3)求出P的值。 ________
(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25.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1)可将铜丝浸入________溶液中来验证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写出渣料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4)理论上银铜合金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硫酸铜.已知废料的质量为100kg,若最后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含80kg 硫酸铜,则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1)可将铜丝浸入________溶液中来验证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写出渣料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4)理论上银铜合金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硫酸铜.已知废料的质量为100kg,若最后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含80kg 硫酸铜,则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