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2.
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填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2)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填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2)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3.
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 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_。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 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4题)
6.
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 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 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
7.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和对应的测量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 错误操作 | 测量结果 |
A |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细铁丝绕在铅笔上,排列不紧密 | 偏大 |
B | 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时,皮卷尺拉得很紧 | 偏大 |
C |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用了磨损的砝码 | 偏小 |
D | 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 偏小 |
A.A | B.B | C.C | D.D |
8.
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 1 | 2 | 3 | 4 |
A | 上皮组织 | 结缔组织 | 肌肉组织 | 神经组织 |
B | 植物体 | 器官 | 组织 | 细胞 |
C | 种 | 目 | 科 | 纲 |
D | 地球 | 地幔 | 地核 | 地壳 |
A.A | B.B | C.C | D.D |
9.
小明:“它吃妈妈的奶吗?” 小亮:“不吃。”
小明:“它生活在水中吗?” 小亮:“不是。”
小明:“它的体温恒定吗?” 小亮:“是。”
以上是小明和小亮同学进行“猜动物游戏”的对话,他们猜的动物最有可能属于
小明:“它生活在水中吗?” 小亮:“不是。”
小明:“它的体温恒定吗?” 小亮:“是。”
以上是小明和小亮同学进行“猜动物游戏”的对话,他们猜的动物最有可能属于
A.鸟类 | B.哺乳类 | C.鱼类 | D.爬行类 |
11.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
12.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A.9吨 | B.9千克 | C.9克 | D.9毫克 |
14.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
水 | 4.2×103 | 水银 | 0.14×103 |
酒精 | 2.4×103 | 砂石 | 0.92×103 |
煤油 | 2.1×103 | 铝 | 0.88×103 |
冰 | 2.1×103 | 铜 | 0.39×103 |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北方冬天取暖室内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温度低 |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
D.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
17.
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
3.填空题- (共9题)
18.
科学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1)如图甲,物体A长度为______厘米。

(2)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
(1)如图甲,物体A长度为______厘米。

(2)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

19.
西山漾湿地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城市中心,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西山漾湿地中常见的动、植物有香樟、白露、满江红、鲢鱼、蜻蜓,小乐同学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帮助继续完成。

B代表____,B与C两者的共同点比D与E的共同点____(填“少或“多”)。

B代表____,B与C两者的共同点比D与E的共同点____(填“少或“多”)。
20.
显微镜下可见游动着的草履虫在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就会后退,改变方向,再试探前进。此现象说明
A.草履虫有视觉器官,可以发现障碍物 | B.草履虫有运动系统,可以自由游动 |
C.草履虫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 | D.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22.
“水雾”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天开着空调的教室和寒冷冬天的教室,窗玻璃上都会出现水雾(水珠)。请判别两种情况下水雾分别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并解释夏天窗玻璃出现水雾的原因。________
23.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解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______。
(3)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1)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解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______。
(3)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24.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1)如图一: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_________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2)如图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再难推动,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_________。
(3)如图三,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_________。
(1)如图一: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_________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2)如图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再难推动,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_________。
(3)如图三,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_________。

25.
科学研究中,严密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液体扩散实验中用注射器慢慢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________(选填“底部”或“上部”),与此目的相同,在气体扩散实验中,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不应该按照图________( 选填“甲”“乙”或 “丙”)放置。(提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26.
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_______。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