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 加入酚酞试液 | 加入稀盐酸 |
B | 浓盐酸和浓硫酸 | 打开瓶盖观察 | 滴在纸上观察 |
C | 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 |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
D | 生石灰和熟石灰 | 加水观察 | 加水后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
A.A ![]() | B.B ![]() | C.C ![]() | D.D |
2.
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可能是CaCO3![]() | B.该粉末一定是碱 |
C.该粉末可能是Na2CO3![]() |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CO32- |
3.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
B.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
D.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
5.
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 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1:1 |
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 |
6.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正确的是()
A.K2CO3、NaCl、NaOH三种溶液,只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
B.MgCl2、NaOH、HCl、K2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
C.(NH4)2CO3、Ca(OH)2、BaCl2、HCl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
D.Fe2O3、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
8.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只露出“Na”字样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 ![]() | B.NaCl ![]() | C.NaHCO3 ![]() | D.NaOH |
11.
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甲 | 乙 |
A | 稀硫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B | 稀盐酸 | 碳酸钙粉末 |
C | 稀盐酸 | 锌粒 |
D | 硫酸铜溶液 | 铁粉 |

A.A ![]() | B.B ![]() | C.C ![]() | D.D |
2.填空题- (共8题)
1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①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___;
②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
③可用于游泳池杀菌消毒的是________。
A.小苏打 | B.硝酸钾 | C.硫酸铜 |
②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
③可用于游泳池杀菌消毒的是________。
17.
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
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请回答:
(1)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选填“溶质”或“溶剂”).
(2)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经过多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________
(填下表中的编号).
(1)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选填“溶质”或“溶剂”).
(2)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经过多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________
(填下表中的编号).
编号 | A | B | C | D |
物质 | 丙醇 | 煤油 | 乙醚 | 四氯化碳 |
沸点/℃ | 97.4 | 180~310℃ | 34.5 | 76.5 |
20.
硝酸钠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杂质,为使三种物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提供的试剂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那么所加试剂顺序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1.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