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卷 (1.1-1.3)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585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9

1.简答题(共3题)

1.
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_____;③是_____。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4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盐酸的化学性质_____。  
(3)编号④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请写出编号③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选择题(共20题)

4.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
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有酚酞),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中和反应放热),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A到C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从A到C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变少
C.C处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HCl和NaCl
D.B点溶液颜色刚好从红色变无色
6.
如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天平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7.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氨气
8.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9.
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符合的是(  )
A.铜片:看到铜片周围有气泡产生B.氧化铁:固体消失,溶液变成浅绿色
C.氯化钡:无明显现象D.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10.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肯定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乙溶液,最后溶液呈绿色
D.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11.
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B.MgOC.Mg(OH)2D.MgCl2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吸收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
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13.
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MgB.Fe2O3C.NaOHD.CO2
14.
如图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豆腐发酵制臭豆腐B.黄豆酿酱油
C.粮食酿酒D.水果榨果汁
15.
夏季是水果盛产的季节。水果内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多汁、酸甜,深受人们再爱。下列出现的几种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pH≈4.9 B.葡萄pH≈4.2
C.柠檬pH≈2.1 D.猕猴桃pH≈6.5
16.
某同学想检验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否被酸污染,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检验,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取样品,向其中加入Na2CO3B.取样品,向其中加入 Ba(NO3)2
C.取样品,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取样品,向其中加入CaCO3
17.
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18.
下列烧杯中分别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试液后,四只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  )
A.澄清石灰水B.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19.
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蒸馏水冲洗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20.
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A.白醋B.酱油C.酒精D.洗洁精
21.
某固体由 Ba2+、Cu2+Na+Cl-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
③在无色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断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A.Na+、B.Na+、、Cl
C.Ba2+、ClD.Cu2+、Ba2+
22.
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    )
A.Ag+和CO32–B.Ag+C.SO42–D.Ag+或SO42–
23.
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B.蔗糖C.食醋D.植物油

3.填空题(共7题)

24.
将一定质量的某液体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25.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
26.
央视正在热播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广告中有如下画面:[情景描述]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其中一只盛“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他的水.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一杯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一杯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提示大家: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请你回答:

(1)常温时,“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pH约为(______)
A.4B.5.6C.7.3D.14
(2)小茜同学看了图示中测定水样pH的方法后指出:这种测定方法是错误的,请你说出错在哪里?_____
(3)请你判断:从(1)中选出的结果能用一般的pH试纸测出的吗?_____(填“能”或“不能”)
27.
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
28.
许多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作酸碱指示剂。现提取几中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实验记录如下表:
植物浸出液
稀盐酸溶液
氯化钠溶液
稀氢氧化钠溶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_____红色,若将玫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绿色,则该溶液呈_____性。
29.
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氧化铜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0.
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草木灰中富含K2CO3,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某同学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
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为排除CO32- 和SO42- 对检验Cl-的干扰,该同学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一种盐溶液
③将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一种盐溶液,该盐溶液是_____溶液。
(2)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若观察到______,即可验证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