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来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的时候才会出汗,这是对沙漠_____的适应。
(2)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是对在_____生活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mm,这是对_____的环境的适应。
(4)旗形树,其树冠像一面旗帜,这是对自然环境中_____的适应。
以上事实都说明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_____是普遍存在的。
(1)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的时候才会出汗,这是对沙漠_____的适应。
(2)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是对在_____生活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mm,这是对_____的环境的适应。
(4)旗形树,其树冠像一面旗帜,这是对自然环境中_____的适应。
以上事实都说明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_____是普遍存在的。
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南宋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藏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从科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的特征。
(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现象。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再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的特征。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的特征。
(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现象。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再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的特征。
2.选择题- (共20题)
3.
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某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向阳处 | 20℃ | 充足 |
乙 | 阴暗处 | 0℃ | 充足 |
A.温度都应当是2O℃ | B.都应当不浇水 |
C.温度都应当是O℃ | D.都应在向阳处 |
4.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表面 | 2cm深处 | 4cm深处 | 6cm深处 |
干细沙的温度(℃) | 26 | 24 | 22 | 20 |
湿泥土的温度(℃) | 24 | 23 | 22 | 21 |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
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
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
6.
珊瑚虫大多营群居生活,在它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域,则与之相关的生命活动是( )
A.取食 | B.呼吸 |
C.繁殖 | D.生长 |
9.
科学家曾在火星上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概述中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B.生物能进行呼吸 |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11.
以下对动物及动物结构、生理和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鱼的体形呈纺锤形——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
B.青蛙的皮肤裸露湿润,内含丰富血管——便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
C.鸟类的骨大多中空——减轻体重,便于飞翔 |
D.猎豹善于奔跑,是动物中的赛跑冠军——适于捕食动物 |
13.
以下有关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能借助风力传播到远方 |
B.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与其进食植物的习性相适应 |
C.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以适应空中飞行 |
D.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减少行走时所发出的声音 |
15.
“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________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A.温度、水分 |
B.水分、日照 |
C.日照、温度 |
D.温度、土壤 |
18.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此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为( )
①警戒色 ②拟态 ③保护色④适应 ⑤适应的相对性
①警戒色 ②拟态 ③保护色④适应 ⑤适应的相对性
A.①④ | B.①⑤ |
C.③⑤ | D.②③ |
19.
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生活在热带的树蛙有很醒目的暗棕色,带蓝色斑点;钩线青尺蛾能随季节变化自己的颜色,伪装成嫩芽。这四种现象分别是( )
A.保护色 拟态 保护色 警戒色 |
B.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 |
C.拟态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
D.拟态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
22.
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
B.生长的特征 |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
D.进化的特征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