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

(1)白色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 KOH 的目的是________。

(1)白色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 KOH 的目的是________。
2.
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下面是对铁的腐蚀条件的探究。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C 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
(2)加入药品开始实验,4 分钟后观察:A 处铁丝依然光亮,B 处铁丝表面灰暗,D 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空气(或氧气)和________ 有关。B、D 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 。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C 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2)加入药品开始实验,4 分钟后观察:A 处铁丝依然光亮,B 处铁丝表面灰暗,D 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空气(或氧气)和
3.
向含 CuCl2和 HCl 的 15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 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____

(1)在滴加NaOH 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以氧化镁为原料制取 MgCl2 |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
C.工业上生成乙醛:2C2H4+ O2——2C2H4O | D.以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 |
5.
我们家乡衢州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
B.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 |
C.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 |
D.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 |
6.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g 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 |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
9.
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 | 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B. | NaCl | Na2CO3 | 硫酸 | 加入少量硫酸、蒸发、结晶 |
C. | CaCO3 | NaCl | 水 |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Cu | CuO | 氧气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A.A B.B C.C D.D
13.
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
B.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一层白膜: CaCO3+2NaOH=Ca(OH)2+Na2CO3 |
D.用AgCl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Fe+2AgCl=FeCl2 +2Ag |
15.
下列有关物质的科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B.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C.全棉棉线燃烧时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
D.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
16.
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金属 Fe、Zn 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 H+,所以电离时能产生 H+的化合物是酸 |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
D.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所以硝酸铵不属于盐 |
17.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和 Cu2+ |
B.bc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Fe |
C.ab 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 |
D.若 bc 段和 cd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
3.填空题- (共10题)
19.
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 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 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 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 并标出所选物质。
______________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 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20.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实验室有上述装置,小明选装置B制取氨气,用装置G收集氨气,他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干燥氨气。
(2)按图Ⅰ连接,烧杯中是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中就可以看到蓝色的喷泉。按图Ⅱ连接,引发喷泉现象发生的简易操作是________(提示:用物理方法使氨气和烧杯中水接触可引发喷泉)。

(1)实验室有上述装置,小明选装置B制取氨气,用装置G收集氨气,他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干燥氨气。
(2)按图Ⅰ连接,烧杯中是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中就可以看到蓝色的喷泉。按图Ⅱ连接,引发喷泉现象发生的简易操作是________(提示:用物理方法使氨气和烧杯中水接触可引发喷泉)。

21.
某小组想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 支试管分别用 A-H 编号后,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 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 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2.
将一定质量的某液体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23.
“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 Na2SO4·10H 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又有白色沉淀产生,最终认为乙小组观点正确。
(2)乙小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实验方法不合理,将氯化钡溶液改成硝酸钡溶液,其余方法步骤都相同。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又有白色沉淀产生,最终认为乙小组观点正确。
(2)乙小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实验方法不合理,将氯化钡溶液改成硝酸钡溶液,其余方法步骤都相同。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4.
下图是对生成氯化钠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A是常见的碱,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③、④、⑤、⑥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1)物质A是常见的碱,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③、④、⑤、⑥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5.
7 月 24 日,一座孔子雕像在江山中学科技楼前安装完毕,这座高达 4.6 米、重约 12 吨的雕像全身用质地细腻、色泽纯白的汉白玉雕琢而成,是由校友捐赠的。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
(1)汉白玉能被雕琢体现的是汉白玉的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小江想验证下汉白玉是否是碳酸钙岩石,他可选用的实验室试剂是________。
(1)汉白玉能被雕琢体现的是汉白玉的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小江想验证下汉白玉是否是碳酸钙岩石,他可选用的实验室试剂是________。
26.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坦言青蒿素提取的成功,灵感来源于葛洪的著作。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他的许多观点对我国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葛洪在炼丹时发现“以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_______。
(2)葛洪很早就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据此用低沸点溶剂分离出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葛洪在《肘后方》一书中提到:把生石灰、草木灰加水混合后所得的物质可用于“食肉去痣”,则起到去除黑痣作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葛洪在炼丹时发现“以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_______。
(2)葛洪很早就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据此用低沸点溶剂分离出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盐 | B. 酸 | C. 氧化物 | D. 有机物 |
27.
“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勇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 (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填序号)。
(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 (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填序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