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①蒹葭萋萋 , 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左思 《咏史》)
③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饮酒》)
④_______________,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⑤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⑥___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 勰《文心雕龙》)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 勃《滕王阁序》)
2.诗歌鉴赏- (共1题)
尉迟杯·离恨
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①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注]①冶叶倡条:指歌妓。
【小题1】“尉迟杯”是这首词的_______。【小题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中“淡月笼纱”化用自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了夜晚的隋堤大路上雾气弥漫、月光清冷的朦胧景象。 |
B.下阕主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词人对于京华深深的眷恋之情。 |
C.本词最后一句“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写得十分拙直、率真,感情不够含蓄,却格外朴实浓烈。 |
D.整首词主要通过对于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宦途中,不愿别离的忧愁。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小题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汉肯听我乎 ___________ (2)诚得至,反汉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与“若欲何之?”的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我若也。 |
B.汉何以得往使?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令遗绢二匹 |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小题5】张骞是一个忠贞爱国之人,请你再另举一个爱国事例,并说说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甲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节选自《病梅馆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___________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___
(3)锄其直,遏其生气___________ (4)毁其盆,悉埋于地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
C.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
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B.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刀,为善可以造福人类,为恶可以致祸。为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和造福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然而有时结局却不尽如人意,违反了科学家的初衷,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这种事史不绝书。
②伤寒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战中,及战后几年内有数百万人死于伤寒。化学家缪勒在研究如何消灭传染伤寒的虱子时,找到了一种杀虫剂,简称DDT,经过实验认为对人畜无害,1944年正式投入使用。DDT对防止伤寒病的传染、避免二战重演一战的惨剧起了决定的作用;DDT也是有效的灭蚊剂,对防止疟疾传染贡献良多。缪勒因此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③但是,在长期使用DDT后,人们发现了许多后遗症:DDT会经由皮肤、呼吸道及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毒,产生多种症状,严重的足以致命;DDT结构稳定、不易分解,残留在生物的食物链中,导致北美洲的秃鹰濒临灭绝。美国在1972年明令禁止使用DDT,最近联合国有关机构正在讨论是否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引起了赞成和反对两派的辩论。反对派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缪勒的发现,开始被认为是好事,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隐藏的恶果在几十年后才暴露出来。
④应用科学如此,纯科学如何?著名科学家哈代在1940年写道:“真正的数学对战争毫无影响。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火药味的东西是数论或相对论造成的,___A__将来很多年看来也不会有人能够发现这类事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被誉为“数学皇冠上得明珠”的数论,___B__成了军方用来编制和破译密码的重要工具!___C__原子弹的理论依据恰好就是相对论的质能相当原理。纯科学___D__接触到实际,同样面临“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难题。
⑤以上都是历史了。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规模加速发展,其双刃剑作用与日俱增,这迫使科学家在做出每一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发现的同时,不得不认真考虑社会责任的问题。
【小题1】第③段中,给加点词“濒临”写出拼音是:____________。【小题2】第③段中划横线处,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断,反对派的理由是:
【小题3】请说说第④段划线句“应用科学如此,纯科学如何?”的作用。
【小题4】第④段中A、B、C、D的四处,根据语境应该依次填入…( )
A.甚至、却、一旦、而 |
B.而且、竟、而、一旦 |
C.就是、竟、而、一旦 |
D.纵使、却、一旦、而 |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迭,四季循环,极像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发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季。于凛冽的冬季,极像走完了人生的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个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的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开展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⑤我们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之火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燃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果园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孕育,人生是一条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⑥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一位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崭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⑦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
【小题1】请用相关符号给下面的单句划分句子成分。冬 季 原 来 是 沉 思 的 孕 育 的 季 节 啊 !
【小题2】第②段用“时序更迭,四季循环”来比喻“生命的历程”,请简要概括“生命的历程”的基本轨迹。
【小题3】在第⑥段中,作者引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是一个假设复句,兼用了反问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
B.第五段阐述了要使生命不贫瘠,那就要不断地工作并且沉思。 |
C.人生的冬季包含着人生的疲惫、挫折和磨难,但不包含成功。 |
D.本文行文语气舒缓,但颇具动人的力量,使人产出情感共鸣。 |
E.文章纵论横议,汪洋恣肆,充分体现议论性散文语言的气势。 |
5.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