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 |
B.前两则短文中的“仁义”,与第三则短文中的“善”,其内涵是一致的。 |
C.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诸侯国君接纳的原因。 |
D.孟子数落宋![]() ![]() |
A.交(互相)征利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餍(满足) |
B.罢(停止)之愿闻其指(意旨) 利吾身(身体) |
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事(侍奉)其君去(离开)仁义 |
D.相接(交往)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
A.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C.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
D.则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鳖不可胜食 胜:尽,完。 |
B.养生丧死无憾 丧:为……办丧事。 |
C.鸡豚狗彘之畜 蓄:蓄养。 |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C.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 |
D.孟子委婉地针砭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①文中加“①”的都是人名。②比:为,替。③耨:nòu,锄草。【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悌:孝敬父母。 |
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务:努力从事。 |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序:依次序整理。 |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C.①南辱于楚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
D.①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
(1)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3.语言表达- (共2题)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其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考,而③___________________。
省份 | 区域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设备 | 教学整体质量 | 教育整体质量 |
安徽 | 农村 | 95.3 | 89.9 | 81.8 | 90.6 | 86.8 |
乡镇 | 91.3 | 91.4 | 89.5 | 90.2 | 90.2 | |
县城 | 93.9 | 93.1 | 88.2 | 88.9 | 91.4 | |
江西 | 农村 | 95.2 | 95.1 | 89.5 | 93.4 | 93.8 |
乡镇 | 93.7 | 91.8 | 89.3 | 93.5 | 94.5 | |
县城 | 93.7 | 93.5 | 88.3 | 93.6 | 92.6 | |
四川 | 农村 | 90.6 | 89.1 | 77.5 | 91.1 | 91.1 |
乡镇 | 94.1 | 90.3 | 84.8 | 91.0 | 95.6 | |
县城 | 92.5 | 91.2 | 90.6 | 92.2 | 92.2 |
(l)请以安徽为例,用一句话概括人们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满意度,不超过25字。
(2)请结合上表数据,谈谈进一步发展我国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不超过80字。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