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互相)征利(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满足)
B.(停止)之愿闻其(意旨) 利吾(身体)
C.先生之(所用的提法)(侍奉)其君(离开)仁义
D.相(交往)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2-28 12:1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料二子,亦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其外也  夺:改变B.亦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C.贤之相 好:喜欢D.不然,天下将其祸 被: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事有必至,理有固 天油作云,沛然下雨
B.月晕风 侣鱼虾友麋鹿
C.二公料二子 皮不存,毛将焉附
D.固有欺世而盗名者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同类题4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北有鱼,其名鲲(①通“_________”,_________词,_________)
(2)化而鸟,其名为鹏(动词,_________)
(3)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①动词,__________连词,________构助词,________。
(4)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①代词,________。②___________)
(5)《齐谐》者,怪者也(动词,___________)
(6)鹏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六月者也(①助词,_____。②动词,______。③名词,_______。④动词,________。⑤介词,_______。⑥名词,_______)
(7)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①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哺乳动物。②介词,______)
(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①句首发语词,_______。②动词,_____)
(9)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风(①副词,_______。②动词,________)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①动词,_______。②名词作动词,______)
(11)我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为(①形容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③动词,________。④动词,_______。⑤名词作动词,_______)
(12)莽苍者,三餐而,腹犹果然(①动词,_______。②动词,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
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3)二虫又何(①指示代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焉。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   逝:快跑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
C.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D.诸侯皆焉   属:下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由:介词,从
D.项王夜起   则:连词,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