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多年不能拿笔写字了。 |
B.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相声、小品,成了广大观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 |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来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必然目无全牛。 |
D.艺术所需要的感情,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从艺术家心底里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
①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②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A.夸张 拟人 对比 设问 | B.夸张 比喻 对偶 反问 |
C.比喻 比喻 对比 反问 | D.比喻 拟人 对偶 设问 |
A.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B.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
C.“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
D.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 |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玩。 ;山顶上,电视塔高高耸立,煞是雄伟。
A.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
B.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
C.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
D.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
2.话题作文- (共1题)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嘉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解开一道复杂的方程,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而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春的芳草地。
请以“试试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诗歌鉴赏- (共1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首句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 |
C.次的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又自然妥帖。 |
D.“春尚好”“泛轻舟”用词清丽,节奏明快,恰当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投奔 |
B.恐惧殊甚 殊:很,极 |
C.相如虽驽 驽:无能 |
D.顾吾念之 顾:只是 |
A.我这样做,是把国家的紧急情况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了。 |
B.我这样做,首先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却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了。 |
C.我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想的是国家的危急,而后才是个人的私仇恩怨。 |
D.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个人私仇为后啊。 |
A.廉颇性格鲁莽,态度傲慢,斤斤计较于名位高低。 |
B.蔺府门客争强好胜,为人势利。 |
C.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而且见识高人一筹。 |
D.文段通过映衬的手法与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这样,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小题1】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
B.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学会种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
C.不管种地还是干别的事,我不喜欢让别人帮忙。 |
D.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只能自己努力,没有精力帮助别人。 |
A.联想 | B.象征 | C.衬托 | D.对比 |
A.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
B.作者把自己藏匿在一个虚拟的农夫形象的背后,用农民式的劳作叙写人生的春天。 |
C.作者认为人生的“春季”会面临许多困难。 |
D.作者认为人生的春天应规划未来,确立宏伟的人生目标。 |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它不仅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且还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中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力。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生命带来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烧毁,另一部分则分别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离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21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954”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042”号的反应堆落入南太平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小题1】根据文意,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在文中找出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小题2】根据文段的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都会构成什么样的隐患。
【小题3】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小题4】“科学家们对太空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小题5】如今人们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结合文段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援。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的卫士。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同时自己也会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受感染的新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再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小题1】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其中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
B.肽分子能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分解并与其碎片结合。 |
C.人体在健康状态下,细胞内含有肽相对较多。 |
D.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
A.向免疫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是人体细胞中的肽分子。 |
B.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是T细胞中的细菌或病毒的受体。 |
C.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会激发T细胞内肽的受体。 |
D.T细胞中的受体,不仅杀死了细菌或病毒,还杀死了受感染的细胞。 |
A.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
B.利用T细胞上的受体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
C.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 |
D.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了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 |
6.语言表达- (共2题)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邀请时寒冰来校作“中国经济趋势”专题讲座。时寒冰主要资料如下:
①时寒冰,男,生于1972年2月,现居上海,博士,南京大学客座教授。②系经济趋势判断领域的领军人物。③尤以财经评论见长,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④其专著《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等在海内外销量如虹。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