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下面材料,以讲座主持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主讲人。要求:不得改变材料原意,不超过150字。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邀请时寒冰来校作“中国经济趋势”专题讲座。时寒冰主要资料如下:
①时寒冰,男,生于1972年2月,现居上海,博士,南京大学客座教授。②系经济趋势判断领域的领军人物。③尤以财经评论见长,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④其专著《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等在海内外销量如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02-26 09:0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当然“聪明”,它意味着新发现新发明。但换个视角看,科学也很“笨”。科学是“老实学”,什么事都讲实证。实证是指以实验证明理论假设,以求有所发现和创造。科学能称之为科学,就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实验和实证就没有科学。实证是艰辛  ▲ ,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各种风险,故而志在求真者总是不畏艰难和险阻老老实实求证,绝不能为物欲所惑而  ▲ ,绝不能因权势或眼前利害而  ▲ 。这种“笨”,正是科学精神精髓所在。没有这种“笨”,就没有新发现,就没有关键技术突破,就没有重大原创成果和科技“高峰”。正是这种“笨”,成就了科学“大聪明”。( ▲ )。

于敏雪藏30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因太劳累他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都是别人用手帮着抬腿。一次核试验之前,于敏突然发现原设计中有存疑处,立即报告上级,要求暂停试验准备,直到疑问排除。上级领导问:“如果再发现问题怎么办?”他说:“再发现问题,我再如实报告。”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使我国核试验成功率之高为世界所无。他还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之中,便足可自慰了。”足见,于敏式宁静是“知”,于敏式宁静更是“行”。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劳作    投机取巧   屈从
B.事业    投机取巧   屈就
C.劳作    朝三暮四   屈就
D.事业    朝三暮四   屈从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而是这种“大聪明”。
B.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不是这种“大聪明”。
C.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更是这种“大聪明”。
D.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也不是这种“大聪明”。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B.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重大突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C.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创新,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D.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技术,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简朴,但是______。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______。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______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______,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干二净 当之无愧 依依不舍 如雷贯耳
B.一尘不染 无可厚非 依依不舍 振聋发聩
C.一干二净 无可厚非 流连忘返 振聋发聩
D.一尘不染 当之无愧 流连忘返 如雷贯耳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耗了不知多少黄昏
B.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C.不知多少黄昏消耗了
D.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书声与清风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
B.书声与清风相迎合,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C.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D.在书声与清风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