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540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0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小学生减负确实是个大难题,我们不应只是坐而论道,而应以实干的精神搬走孩子们的重负之山,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②这两件霁青釉金彩瓷尊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设计并监督烧造,造型优美,工艺考究,寄托了乾隆皇帝海晏河清的为政梦想。
③现代的旅游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行程,而是享受文化的过程,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大家共同的尊重和维护,文明出游是最美的风景。
④“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无论是各地线下商场还是线上各大电商平台,关于“三八”妇女节的促销广告如雨后春笋一样随处可见。
⑤许觉民曾经中肯地说:“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古典文学爱好者想要获得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这套书是一个极好的门径。”
⑥站在长江大桥上极目远眺,宽阔的江面上浩如烟海,一大片黛青色的莲花形状的礁石在江水中绽放,石块上布满了水藻和青苔。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在新同学李丽介绍完自己的具体情况后,班主任说:“请大家热烈欢迎荣幸加入我们班的李丽同学!”
B.美国兄弟学校来访,学校门口悬挂了“热烈欢迎美国兄弟学校的领导莅临指导”的条幅以示欢迎。
C.苏师傅要退休了,在送别会上小王激动地说:“非常感谢苏师傅一直为教我们技术而略尽绵薄之力。”
D.张教授很忙,我们邀请他参加开业大典的时候,他说忙归忙,但一定会拨冗参加我们画廊的开业大典。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山上》,不仅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卫视黄金时段热播。
B.南京作为全国首个推行共享单车二维码牌照的城市,大规模严厉整治共享单车,体现的是交通局介入共享单车乱象的坚定决心。
C.根据清晖智库的统计显示,金砖五国2016年对外投资额超过2000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总量的15%,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
D.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涉及的相关政策问题,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3点半放学”问题,并加大治理校外托管班乱象。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833)预省试进士,下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于赵嘏为糊口远去岭表做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勒m一幅秋意萧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m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E. 尾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实写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
【小题2】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少时家贫,父死无以为葬,河南县吏为办其事,齐贤深德之,事以兄礼,虽责不替也。又尝依太子少师李肃家,肃死,为营葬事,岁时祭之。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雍熙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上访近臣以策,齐贤请行,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先是,约潘美以并师来会战,无何,间使为辽人所得。齐贤以师期既漏,且虞美众为辽所乘。既而美使至,云师出并州,至北井,得密诏,东师败绩于君子馆,并之全军不许出战,已还州矣。于时辽兵塞川,齐贤曰:“贼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闭其使密室,中夜发兵二百,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帜然刍。

辽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矣,骇而北走。齐贤先伏步兵二千于土磴砦,掩击大败之。捷奏,且归功汉赘。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贻业与参政李沆有姻娅,托之以请于沆,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延德、贻业皆讳不以实对,齐贤不欲累沆,独任其责。十月,命知定州,以母老不愿往,未几,丁内艰,水浆不入口者七日,自是日啖粥一器,终丧不食酒肉蔬果。归洛,景德七年夏,薨,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张齐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
B.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
C.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
D.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厢军:宋代驻州的常备军队,一般没有训练、作战的任务,主要从事各种劳役。
B.娴娅: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婿父称为姻,两婿互称曰娅。也写作“姻亚”。
C.丁内艰:指父母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时,要辞官归乡闭门守丧,不能做官。
D.薨:指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由此可以推断张齐贤去世时已有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齐贤懂得感恩。他以侍奉兄长的礼节侍奉帮他办丧事的河南县吏,即使显贵了也不变;他曾投靠李肃,李肃死后,为李肃营办丧事,逢年过节祭祀他。
B.张齐贤敢于担责。雍熙三年,宋军北伐,代州杨业战死,张齐贤主动请求做策应;王延德与朱贻业向太宗隐瞒实情时,张齐贤毅然单独承担责任。
C.张齐贤有勇有谋。辽军兵临城下,寡不敌众,张齐贤率领二千厢军,慷慨誓师,击退辽军;会战消息泄露后,张齐贤将计就计,最终袭击大败辽军。
D.张齐贤至情至孝。皇帝命他知定州时,张齐贤因为母亲年老不愿去;母亲去世后,七天不吃水浆,从此每天只吃一碗粥,守丧结束后不吃酒肉蔬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约潘美以并师来会战,无何,间使为辽人所得。
(2)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白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

中国饮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深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和”观念使得中国饮食活动充满了辩证意识,呈现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状态。中国古代的美食家同时又是美学家,从孔子到孙中山皆如此。他们多以美学思想来阐述饮食文化,或以饮食现象来说明美学深奥的道理。这样,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了起来,扼制了中国饮食文化本身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饮食发达而理论水平萎缩的不平衡现象。还有,一些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在美食中得到潜在的反映,如尊卑、长幼的封建道德观和中庸、和谐的传统美学观,无不灌注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之中,致使饮食活动中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在餐桌上装进了如此多与“吃”无关的东西,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

中国饮食最有魅力也最富美学色彩的就是“调和”。但是“调和”的中心是“五味之和”,根本目的是要调出“嘉味”,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也就是说,中国饮食忽视了其根本目的——为人体提供所需的一切养分,没有很好地较科学地将饮食的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的物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既是深刻的,又是片面的。

中国饮食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高度发展,使烹饪成为艺术。同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饮食不仅仅是延续生命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出于保健养生的需要,甚至也不仅仅出于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的需要,而是一种在严格规则支配下的郑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超越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这便使得人类从最初的味觉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很不相同的东西。于是,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活动又深深地陷入功利之中,和礼仪及伦理教化、真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万建中《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
B.封建道德观和传统美学观灌注于饮食活动形成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
C.把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装进餐桌,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
D.“五味之和”是中国饮食“调和”的中心,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
B.文章列举孔子和孙中山的例子,证明了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
C.文章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超越功利欲望满足”和“陷入功利”的矛盾特点。
D.文章仅论及中国饮食活动与礼仪等联系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饮食就不能给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
B.如果没有阴阳五行学说,中国饮食活动就无法充满辩证意识,并呈现千变万化。
C.因忽视了饮食的根本目的,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除深刻外又是片面的。
D.饮食对满足延续生命、保健养生、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等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期4天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9月6日在银川开幕。博览会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在工商业、铁路、科技合作上亮点纷呈,推动一批境内外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阿互利合作领域越来越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近年来“大国重器”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为期3天的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无疑是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最丰硕的成果。1000余平方米的超大展位,“中国铁路成就“及“铁路国际合作展”两个自带光环的“星级展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成绩单。

(选自“湖北日报网”,《技术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强通行证”》)

材料二:

3月9日,从中车唐山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这列编号为CR400BF-A-3024的动车组,正在位于北京东郊的铁科院环形试验线上开展试验工作,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首次亮相。目前是世界上同等运行速度下,最长编组的列车。

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完善中国标准动车组平台系列化产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下,中车唐山公司在8辆编组“复兴号”基础上,研制了16辆编组CR400BF-A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总长度超过415米,列车采用8动8拖配置,总定员1193人,成为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选自“澎湃新闻”,《骄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

2月13日公布的2018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春运的相关内容中,火车票、火车站、购票时间表、高铁是被浏览最多的内容关键词,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据中铁总的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伴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2018年春运动车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1289万人次,占旅客总发送量的54.9%,但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327分钟,平均运程524.5公里,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着中国高铁干线网络逐渐成型,高铁越来越被春运期间的旅客重视,客流逐步增加,一等座和二等座之和占比达到43%,合计接近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一半;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普通硬座目前仅有24%,甚至比硬卧还要低。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春运不仅要满足“走得了”,更要满足“走得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高铁唱主角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材料四:

除火车外出行方式用户比例

(选自“中国新闻网”,《浏览器抢票大数据分析:90后成主力军,高铁回家成主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将促进中阿互利合作。
B.春运期间,乘火车的旅客大多选择高铁,普通硬座失去了曾经的绝对优势地位,占比比硬卧还要低些。
C.高铁是春运的相关内容中被浏览最多的关键词,京沪、京广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
D.人们回家过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拼车是除火车之外最受人们欢迎的出行方式,占的比例最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显示了作为“大国重器”的高铁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成就,与世界每个国家都有交流合作。
B.中国标准动车组平台系列化产品要不断完善,要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
C.16辆编组CR400BF-A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最长编组的列车,成为走向世界的让中国人骄傲的“大国重器”。
D.2017年底中铁总的统计数据显示,高铁的营业里程约占全国铁路的20%,高铁的旅客发送量比其他火车要多,平均在途时间和平均运程都有提升。
E. 过去春运人们只求“走得了”,现在人们追求“走得好”,高铁满足了人们出行“走得了”和“走得好”两个需求,春运时乘高铁回家成了主流。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坑寨子

梅洁

与我的故乡武当山、神秘的神农架一样,处于地球北纬30度附近的武隆,藏匿了世间无限的秘笈和壮丽。

地质学家说,武隆天坑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形成时间大约在两百三十万年以内。可我,不是地质学专家,我宁愿想象在这漫长的几百万年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一神秘力量储存了数百万年,数百万年后,这一力量呈爆发状将这一片山地呈现给世界。于是,所有的天坑、地缝,所有的溶洞、峡谷,所有的石柱、石桥,所有的暗河、“线泉”,一股脑成为世界之最,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经典!

“天坑寨子”原叫中石院天坑,口部直径达六百四十五米,是世界上口部最大的圆形天坑。现在的天坑寨子,已完全开发成为成熟配套的旅游景区。

遥望巨大的天造大坑,只见其整个轮廓形如“心”状.呈现向东南倾斜之势。侧坡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杉树和青冈林,坑底缓坡地带分布着错落的农田,农田里的稻禾已呈成熟的黄绿色。紧挨陡壁峭岩的吊脚楼建筑,保存完好。导游告知,寨子里原有五十户原住民,他们世代在天坑里居住,因开发旅游,现已迁出。我听后扼腕一叹:开发旅游一定要把人迁出吗?看不到原住民真实生活的旅游还是文化旅游吗?

站在坑顶绝壁上往二三百米深处的坑底看,我只能想象坑内原有的生活:鸟鸣、花香,田园、稼禾,寨子里的人纺织、耕作,养儿、育女,婚嫁、舞蹈,古老的山歌和古老的“喊山”,与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相长相生……

正思忖,一声“吆嘿嘿嘿——哟哎——”的喊声冲天坑深处叫响,这是游人在学土家人或苗家人的“喊山”。世代栖居在天坑里的土家人或苗家人,他们无论上山砍柴或打猎,总要冲着千山万壑大喊“吆嘿嘿嘿——哟哎——”在他们悠长而辽阔的喊声里,充满了神圣的祈祷,祈祷山神保佑他们平安,保佑他们幸福,保佑他们当天有收获。他们的喊声里充满虔敬。

可游人们呢,戏谑的模仿里哪还有半点神圣、虔敬可言?难怪啊,他们不是身历其境,更不是源自生存本身,无法体验已经空了人家、断了炊烟的天坑生活,怎能苛求生命本真的真诚和神圣感?

我一直在想:现代旅游是世界的一种文明走向,而今,旅游文化已呈强势在中华大地勃勃奋起。那旅游的真谛究竟该是什么?欣赏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瑰美,从而健身娱心,从而爱这片山河大地,这是其一。那其二该是人文历史、风情民俗的探访吧,而这样的旅程又该怎样成为心的抵达?

试想,古罗马斗兽场里现在若有模仿人与兽的表演,而远不是曾经的生命与生命的搏斗,那笨拙的模仿会怎样亵渎历史、亵渎游人的感情?同样,天坑里没有了人家,古寨里没有了真实的“哭嫁”,即使媒婆怎样招展,即使母女俩怎样抱头“哭唱”,也只是一种临场的模仿表演,换来的只是“从人群里拉郎配”和“入洞房”的一场哄笑。传统文化的真义和生存真相的艰辛便只能在一阵阵哄笑中,慢慢变为千年习俗的烟消云散……

天坑寨子,百年、千年的神秘存在,构筑了现代人游历的欢乐。这是天坑文化的奉献,但愿,不要同时成为天坑文化的丢失。

也许,这是中国“年轻的旅游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但无论怎样,武隆山脉的波澜壮阔和神秘奇幻,已成为全世界的财富。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世界的武隆将带给世界一片惊艳的福光。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3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人们较熟悉的武当山、神农架与武隆作类比,其目的是突出武隆“藏匿了世间无限秘笈”的神秘与壮丽的特点。
B.关于武隆天坑的形成,地质学家和作者各执一词,地质学家认为是受水长期冲刷形成,而作者认为是由于一种神秘力量的爆发。
C.文章介绍了天坑寨子的口径、形状、植被、农田、建筑,并由导游介绍原住民全部迁出自然引出作者对坑内原有生活的想象。
D.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在作者的引领下,自然引发读者思考如何保存天坑文化、如何面对中国旅游业的挑战和问题。
【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小题3】本文善于用对比说理,请找出文中几处对比并加以赏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那些孩子的老师与他界定的老师在职责上还有差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忠君是边塞诗歌的主旋律。在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誓死报效国家的一腔赤诚。

6.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②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③怒中之言,必有泄漏。——冯梦龙

④面对太阳,阴影将落在你的背后。——惠特曼

⑤人是这世上唯一的该脸红或能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⑥幻想出来的痛苦一样可以伤人。——海涅

读了上面六则名言,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与感受?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都听说“喝小米粥有利于养胃”。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喝小米粥养胃的效果并不统一。有的人觉得喝小米粥特别舒服,________。每个人胃肠情况不一样,适合的食物肯定也有差异,________。对于个人来说,________,要比听别人的传说更有意义,因为你的胃是不会骗你的。
1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自古以来,缔结婚姻必有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近年来,年轻人婚恋观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少人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天价彩礼”现象频发。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天价彩礼”会让所有结婚的家庭“因婚致贫”。因此,以“天价彩礼”为前提的婚姻,一定不会幸福。
①缔结婚姻不一定有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