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833)预省试进士,下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于赵嘏为糊口远去岭表做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勒m一幅秋意萧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m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E. 尾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实写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
【小题2】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0 10:2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  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来诗全诗文笔沉重。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写除夕之夜,诗人想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他的喜乐和忧愁,现在这愿望转眼已成为一场空。这一起句既交代了后面“愁”的事因之一,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全诗文笔轻快。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中,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送走旧的一年,迎来崭新的一年。这一起句既紧扣了题目“元日”,又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来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因愁整夜难眠、辗转到天明;王诗的第三句写千家万户都笼罩在烟雾中,用“曈曈”写出日光曚昽的景象,表现过年时的热闹气氛。这两处转笔在章法上使得诗歌陡生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D.王诗的结句,写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的细节,既是反映民间习俗,又寓含了除旧布新之意。“桃符”就是悬挂或者张贴于门首的图像,意在祈福灭祸。这句诗在结构上与首句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E.同样是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表达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小题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