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A.苏小姐双颊涂的淡燕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 |
B.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
C.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蒙上了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死海里洗过澡。 |
D.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
A.年复一年地为长城补砖,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 |
B.名家名作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择善而从,而不是全盘照搬。 |
C.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欣欣向荣的社会发展史。 |
D.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琴瑟和鸣,一起传达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 |
A.凄怆(chuàng)峥嵘(róng)予取予求(yǔ) |
B.旗杆(gān)灰烬(jìn)不屈不挠(ráo) |
C.靛青(diàn)贻误(yí)按图索骥(jì) |
D.道观(guàn)遒劲(jìn)民族脊梁(jǐ) |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
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
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
A.历经800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和黍这些古老的物种及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耕作系统不但没有灭绝消失,而是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
B.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认识飞跃与实践路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 |
C.“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互通的基础建设,它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和“路”。 |
D.在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又被网友指出该剧涉嫌侵权使用昆曲演员演唱的《牡丹亭》曲调录音。 |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能事毕矣。(苏轼《东坡题跋》)
A.杜甫 韩愈 颜真卿 |
B.杜康 韩翃 王羲之 |
C.杜牧 韩偓 柳公权 |
D.杜秋 韩湘子 颜耕道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
C.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了革新中国复兴民族的远大志向。 |
D.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鹰击长空,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诗歌鉴赏- (共1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依靠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拘于时,学于余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 |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择师而教之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师焉,或不焉 |
A.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和“不舍” |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国内首部根据网络动画短片改编的同名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将于下月初亮相银幕,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的电影版也在酝酿当中。这些短剧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点击量均超过10亿,各自拥有海量的“粉丝”,带来了不小的话题效应。制作方似乎也正是看中了这股“人气”,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
不是名编剧、大导演的作品,没有大明星、老戏骨的参演,由网络剧改编的电影作品想要跻身“高大上”的电影界,只有打“粉丝经济”牌。此前,网络红人“筷子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走的就是这种路数,依靠已经聚集了超高人气的网络红人、草根明星等,量身定制电影作品,精准定位受众群,带动宣传和发行,最终实现票房价值。
除了网络剧的改编以外,近两年来,由收视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作品,也主要依靠了“粉丝”的购买力,票房同样很“火”。2013年春节,由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贺岁片,上映8天,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取代《泰囧》成为最快“破五”的华语2D电影。与一般电影放映时相对安静的情景不同,该片观众以家庭为主体,放映厅呈现出如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边观看节目边点评的景象。这种另类的观影体验,是“粉丝经济”电影作品独有的,某种程度上说,恐怕也正是观众对其如此热衷的原因。另外,依靠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手段进行宣传发行,也是这类作品成功的经验。
相比于一般作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粉丝经济”的电影作品则需要较大程度地保留原版作品的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逻辑、风格品味乃至表现形式,因为一旦走样太多,“粉丝”们很可能就不会买账。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且从产出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粉丝经济”影片尽管多被传统电影人所诟病,但它的制作流程、宣传发行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市场经验也可圈可点,传统电影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选自201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
【小题1】下列不属于“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经验的一项是( )A.由人气超高的网络剧或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 |
B.精准定位受众群,主要依靠海量“粉丝”的购买力。 |
C.利用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发行。 |
D.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而不靠名导演大明星。 |
A.制作方看中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超过10亿的点击率,将其转化成了现实票房。 |
B.看贺岁片《爸爸去哪儿》时观众另类观影体验,是观看一般电影时感受不到的。 |
C.一旦“粉丝经济”影片对原来作品的某方面特点有所改动,“粉丝”们就不会买账。 |
D.“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走的都是自己的路数,所以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 |
6.材料作文- (共1题)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乐趣的事,在比赛中险胜,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无意中读到一本书,获得了一份独特的领悟;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性格身后受人欢迎的一面……在体验、回味乐趣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深刻、更丰富。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7.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